乡村振兴的“古蔺模式”:地理标志引领发展
消费质量报
专业创造影响力
2024-11-19 19:39
关注

一株赶黄草,从传统中药材变身为植物饮品、保健食品,可实现每年5亿元产值;一份手工面,年产销 4.7万吨,带动2200余名村民参与产业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特色产业。位于川黔交界、赤水河畔的泸州市古蔺县,凭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征,孕育了古蔺赶黄草、古蔺面等历史悠久又独具特色的地理标志产品。截至目前,全县拥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件,地理标志数量居泸州市第一。

近年来,古蔺县市场监管局以《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为引领,不断推进地理标志管理和保护工作,不断提高服务与监管效能,提升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切实擦亮地标名片,充分发挥地理标志产品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

助推特色产业加速跑

古蔺面飘香四溢

古蔺面是川南知名地方特产,据《古蔺县志》记载,古蔺面制作技艺有据可查的历史已有百余年。

在古蔺县彰德街道建国村,村上不太长的道路两旁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手工面作坊,空气中飘着淡淡的小麦清香。“目前全县共有面厂193家,地理优势原因,建国村的面厂最为集中,现有71 家,所以被大家亲切地称为‘面村’。”胡刚是古蔺面协会会长,同时也是古蔺面制作工艺非遗传承人,在他的店铺中,记者看到碱面、白水面、鸡蛋面等古蔺面产品整齐摆放在货架上。“我们依托乌蒙山脉、赤水河畔特有的温湿度环境和天然山泉水,加上传统手工艺揉制,做出来的面条筋道爽滑、原麦生香。”说起古蔺面,胡刚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2013年古蔺面传统制作技艺入选泸州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6年古蔺面获得国家地理证明商标保护。古蔺县紧紧抓住这一契机,秉持“注册一件商标、带动一个产业、搞活一地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理念,进一步加强地标培育运用,深入实施地标品牌提升工程,打造地理商标、企业商标共同发展的商标体系,同步发展,共同成长,探索建立以地理标志为支撑的特色品牌建设,解决农产品品牌附加值低、市场影响率不高的问题。

“古蔺面协会现有会员单位83家,统一使用‘古蔺面’商标。”胡刚告诉记者,在古蔺县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协会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地标产品相关标准,对地标产品进行全面的规范和管理,确保地理标志产品特色品质。以“古蔺面”为代表,古蔺县地理标志产品在带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23年,古蔺面产销 4.7万吨,销售额逾2.55亿元,促进地理标志产业带动本地富民增收。

打造百亿级产业金名片

赶黄草走出大山

近年来,古蔺县大力发展“革命红、生态绿、酱酒金”三色经济,古蔺县委、县政府制定并印发《古蔺县“1+4”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行动方案》,重点围绕白酒、特色农产品、生物医药和食品精深加工等重点开展工作。

“以产业链发展助推行业发展,以古蔺赶黄草为例,将其融入医药健康产业大开发大发展,不断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产业链企业集群实现跨越发展。”古蔺县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乌蒙山麓原始森林自然生长的赶黄草,是古蔺县的道地药材,历史悠久,它不仅药食两用,更因其有解毒清热、退黄化湿、活血散瘀、利水消肿功效而闻名。

随着对赶黄草药用价值的深入研究,赶黄草产业逐渐兴起,2003年,“古蔺赶黄草”获中国原产地域保护产品,2012年,“古蔺赶黄草”获得国家地理证明商标保护,2020年,国家卫健委正式批准赶黄草为新食品原料,2024年7月,被国家药食同源产业科技创新联盟授予“赶黄草之乡”,为赶黄草全产业链发展带来巨大机遇和无限可能。

为了让古蔺赶黄草走出大山,古蔺县市场监管局围绕地理标志强化上下游产业创新创造的布局与挖掘,打造“品牌+技术成果”增值通道,积极推广赶黄草的种植和加工技术,现在,古蔺县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赶黄草产业链。

位于古蔺县东城产业园的古萃(古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古萃生物公司)是一家集赶黄草种植、加工、成品销售于一体的生物科技企业。10月31日,记者来到古萃生物公司的生产车间,原材料选择、萃取、精制、罐装、包装……经过多道流程,一瓶瓶绿色易拉罐装的“古蔺赶黄草植物饮品”便制作完成。“我们的产品中赶黄草占比50%,以饮品为载体,展现道地中药材赶黄草的魅力。”古萃生物公司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道,在古蔺县市场监管局的指导下,公司建立起完善质量管理制度,对生产、加工、销售环节进行严格质量把控。据悉,古萃生物公司现有12000平方米标准厂房,两条日产40吨智能化生产线,可实现年产能1.2万吨,年产值5亿元。

“我们将致力推动赶黄草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计划6年带动当地农户种植赶黄草上万亩,实现联农带农、强农富农,全力打造古蔺又一张百亿级产业金名片,助力乡村振兴。”泸州市中药材产业协会会长欧洲说道。

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多元化保护显成效

古蔺县围绕商标品牌、地理标志产品挖掘、保护监管、运用发展等方面开展工作,激发各类经营主体商标品牌培育、保护、运用的内生动力。2024年全县新增注册商标833件,现有有效商标8253件,其中驰名商标5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9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个,地理标志数量居全市第一。

“我们不但要保障产品质量,还要进一步保护好地理标志,防止假冒滥用。”对于如何让地理标志产品走得更远,古蔺县市场监管局负责人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门道”。

近年来,古蔺县市场监管局积极履职,为企业提供“管家式”服务。充分发挥古蔺县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工作站的作用,对商标注册、使用、管理等提供咨询指导服务,规范企业商标使用和广告宣传行为;强化品牌管理,开展知名品牌和地理标志产品权利保护情况问卷调查、地理标志专用标志年度报告,地标企业用标许可备案等工作,掌握了解经营主体用标情况、规范用标行为,已协助46个企业完成地理标志专用标志使用许可备案。

在打击假冒伪劣的道路上,古蔺县市场监管局同样迈出了坚实步伐。成立古蔺县知识产权工作领导小组,逐步完善全链条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拓宽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渠道,健全司法与行政执法、仲裁、调解等有机衔接的知识产权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发挥古蔺县酒业发展法律服务中心、驻企检察官等非诉机构的作用,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同时推进知识产权联动协作,开展跨区域、跨部门协作,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健全高效协同知识产权保护机制。常态化开展“铁拳”行动暨“春雷”行动,严厉打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近3年查办知识产权侵权案件100余件,其中涉地理标志侵权案件46件,均已结案。(消费质量报全媒体记者 郑先聪 申涵兮 何军 罗安舒)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