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护理守初心 探索科教展风华——访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脑医·科教之星”李梅枝
大众卫生报
湖南日报主管,全国十佳卫生报。依托专业权威的医学专家团队,为您提供最靠谱实用的健康资讯。
2024-11-26 21:35
关注

大众卫生记者 章庆丰 通讯员 杨文 石荣 视频

专业的护理和人文关怀,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还传递着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是医疗卫生服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在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省脑科医院)护理教研室,李梅枝回顾起在护理岗位上的岁月,很是感慨。从事护理工作33年、连续6年获得医院先进科室和综合考评先进科室、获得医院组织管理“十大事件”奖、国家重点护理专科培育项目、中华护理学会科普教育基地……一张张烫金的证书,一项项沉甸甸的荣誉,无一不在彰显着她脚踏实地、谦虚谨慎的严实作风。从临床一线的兢兢业业,到医院护理全局工作的面面俱到再到科研教学不断探索,她始终不忘初心、无怨无悔,用全身心的爱,守护、滋养着相守半生的护理事业。

李梅枝,第九届湖南省护理学会精神科专委会主任委员,现任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护理教研室主任,生命健康叙事分享中心执行主任,湖南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国家精神心理护理联盟副主委、世界中联神志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理事会副会长、湖南省精神健康专委会常务副主委、湖南省护理学会护士心理健康工作委员会副主委,中华护理学会专家库成员、省高级职称评审专家库成员、省课题评审专家库成员、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成员、省医疗服务项目及价格评审专家库成员省基础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委员、省专科护理质量控制中心委员、江西省科技厅科技项目网评专家、四川省自然科学基金网评专家、《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审稿专家、《中国护理管理》杂志编委等。她主持了省级厅级课题10余项,主编参编教材、专著10余部,《精神科护理学》精品课程1项,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指导开展新技术新业务44项2024年,李梅枝获医院首届“脑医·科教之星”称号。

从业33年,心系一线的“实干家”

患者最需要的是哪些、怎样有效提升护理质量、如何提高护理管理水平……李梅枝从业33年,曾先后担任多个职务,拥有丰富的护理经验。无论是临床护理一线还是从事护理管理以及科研工作,李梅枝都有着独到的方法,是不折不扣的“实干家”。

“要做好护理工作,就必须真抓实干、不断学习。”在李梅枝看来,护理工作并非易事,要克服各种困难,用心用情对待患者,还得不断学习新的专业知识,站在全院的角度去思考。

“早上听一听,晚上看一看,实地转一转,这样我才放心!”李梅枝笑着说她每天早上7点半就赶到医院,坚持参加全院各科室的早交班。下班时间也并不固定,有时到了深夜凌晨,她还会去临床科室查看晚班人力安排和工作落实情况。

这样坚持下来,对全院护理人员值班交接班等核心制度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准确的把握,还可以及时查看护理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现场指导。

某次,精神病房的一位护士在做治疗时被患者咬伤。得知情况后,李梅枝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医院领导报告,与相关只能部门沟通,组织人员为受伤的护士送去慰问。除了关心护士的伤情,她还安排心理护理小组进行专业的心理疏导,让其尽快走出心理阴影。安顿好伤者,她又仔细了解科室对相关突发事件的预警情况,并分析事件原因,督促整改。

从临床工作中发现问题,以科研的思维去持续改进,李梅枝总是这样要求自己和团队主编《疾病护理常规》《护理操作考核标准》《护士长工作规范》等护理工具书籍,被多家医院借鉴。

专业至上,医患心灵的“抚慰者”

护理工作,同样需要与时俱进。李梅枝发挥专业优势,打造特色护理,引入和完善了很多新理念。叙事护理就是其中之一。

“叙事护理,是一种通过故事叙述和情感表达来帮助患者愈合的护理方式。”李梅枝说,叙事护理不仅满足患者的需要,也可以满足医者的需要,更可以在医者得到滋养和丰盈后,更好地服务患者及其家属,从而形成良性循环,实现医护患多赢。

李梅枝告诉记者,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故事的倾听、吸收,可以帮助患者实现生活和疾病故事的意义重构,并在此过程中发现护理要点,继而实施护理干预,是叙事医学与临床护理结合产生的一种新的心理护理模式和方法。

“医学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也不是纯粹的社会科学,而是一门交叉学科。”李梅枝认为,护理过程中,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聆听患者和家属的苦痛叙事,并给予有效回应,共情病患的苦痛境遇,可以提供最优的诊疗护理方案

李梅枝将叙事护理的理念落到实处,也将精神心理护理发挥得更加高效。

“小苏,我感觉你最近变得更加温柔和耐心了,我更有信心面对自己这个病了。”王阿姨是医院的一位患者,由护理实习生小苏照顾。对于小苏的变化,王阿姨是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连王阿姨的儿子小张也称赞有加。“我妈以前总是闷闷不乐,对治疗也没什么信心。自从小苏开始参与她的护理后,尤其是最近这段时间,我妈的精神状态明显好了很多。”小张说。

事实上,小苏曾经一度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和科研压力,个人情绪管理也出了问题。改变,来自于李梅枝的心理辅导。“真的谢谢李老师,她让我学会了如何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以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挑战。” 小苏介绍,通过向李梅枝进行心理咨询,她学会了去倾听和理解,也更加坚定了在护理道路上前行的决心。

李梅枝将心理咨询技术融入工作和教学,不仅仅对患者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也为自己的学生和护理人员着想,帮助他们克服各类困难,激励他们关注自身的心理健康,以便更好地为患者提供全面、细致的护理服务,起到护患多赢的效果。

互联网+护理,新技术应用的“探路者

新的互联网技术,能不能为护理领域带来新变化?李梅枝做好日常工作之余,还带领团队积极研究新鲜事。她牵头组织申报,医院成为湖南省第一批互联网+护理试点单位。

“患者有需求后,通过平台找护士上门服务,类似于网约车……”李梅枝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她介绍,有的患者人已经好得差不多了,回家休养时导管可能没有取出,通过这种点单”模式,病人足不出户就可享受专业级别的家庭护理。

“真的是方便,我们一家子不用兴师动众医院,一位护士上门可以解决问题”家住长沙市天心区的李阿姨,因为中心静脉置管需要定期维护,可维护时间又正逢节假日,“互联网+护理”让她成为了受益人。她通过预约,在家也享受到了专业的管道护理,省事省心

在线评估与指导、在线教育与互动、定期回访与调整……医院建立了完善的机制,根据回访结果,医护人员会及时调整护理计划,确保患者能够得到最适合的护理服务。通过互联网技术,成功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为患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提高了病床周转率,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医院可以服务更多患者,也是落实分级诊疗的一项举措。”李梅枝介绍“互联网+护理”为患者提供院外延伸服务,在丰富医院服务项目的同时,可以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熟悉度及信任度,当患者及家属患病需要入院治疗时,能更快更精准的获取医疗服务。

“我一直努力,用自己的力量让护理发光!”多年来,李梅枝将护理当成生命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面对未来,她依然选择不断地学习和探索,希望为医疗健康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用全面的视野、创新思维与人文关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护理工作的真谛。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