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创造美 科技“ying”未来 新时代武汉市小学劳动教育“5L+”课程展示活动圆满落幕
武汉科技报
《武汉科技报》是面向全国发行的专业报刊,是“全国优秀科技报”“中国报业协会改革开放40周年先进单位”。传播科学思想,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生活,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2024-12-10 15:30
关注

12月6日,《新时代武汉市小学劳动教育“5L+”课程开发和实践研究》专题教研暨课题研讨展示活动第十场收官之作在武昌区中山路小学隆重举行。本次活动在武汉市教育局的指导下,由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武昌区教育局、武昌区教育局教研中心协办,武昌区中山路小学承办。活动以《劳动创造美,科技“ying”未来》为主题,探讨劳动与科技融合的未来趋势,展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丰硕成果。吸引了众多教育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的关注。来自75所课题校相关负责人、各区教研员、教师代表近200人参与此次盛会。

场内展示活动在中山路小学白帆编钟乐团带来的开场表演《五谷丰登》中拉开序幕,悠扬的编钟声与欢快的旋律交织在一起,为现场观众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在课例展示环节,中山路小学吴婷婷老师为大家带来了《“E”起跳舞》的精彩课例,孩子们通过自己设计的科创作品,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劳动。当自己的劳动成果为他人带来快乐时,孩子们也充分感受到劳动的价值与快乐。

随后,中山路小学校长王雪飞以《一体两翼三联动 打造科创劳育新样态》为主题进行了分享发言,深入阐述了这节课背后的学校科创劳动新样态。展示了“黄旭华院士科技教育中心”和有四十余年历史的“小白帆生活学校”的科创劳动和传统劳动教育相融合的探索成果。

参与论坛的武昌中华路小学校长罗宏文以《共生之美、共育之责、共成长之幸》为主题,介绍了学校在劳动教育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包括孩子们悉心照料动物、参与秋收露营等劳动活动,以及木工坊等特殊课堂,展现了劳动教育的魅力与成果。

武昌区解放桥小学校长胡晓静围绕《深耕劳育沃野,践行“三育”融合》的主题,全面描绘了该校在劳动教育领域的积极探索与显著成效,展示了学校通过劳动教育促进学生品德、行为与心灵全面发展的壮丽图景。

湖北省武昌水果湖第一小学校长马银新秉承以《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为主题介绍了学校构建“和教育”劳动课程体系——和雅种植、和雅生活、和雅科创、和雅艺趣,通过丰富课程与活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与技能,让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生活,助力学生全面发展,成就新时代高素质劳动者。

武昌区珞珈山小学校长胡媞以《在希望的田野上 做一粒好的种子》为主题,分享了学校在劳动教育上的创新,包括开放讲堂的建构、五育融合的实践及多元异质评价的转型,展现了劳动教育的魅力与成果。

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课题负责人谢琼对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价值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展望。她表示:“‘5L+’课程研究不仅推动了武汉市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也为全国小学劳动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武汉市教育局基础教育处副处长王迪表示,三年劳动教育之路不易,今后要更加坚定地把劳动教育办得更好,通过深化课程设计,使课程内容更加深入;做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实课外实践,让学生在劳动中体验成长;课例做优,展现劳动教育的精彩瞬间;课题做强,推动劳动教育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

成果发布环节将整个活动推向高潮。“5L+”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劳动课题劳动形象吉祥物正式亮相。吉祥物的设计由中山路小学全体学生共同参与,呈现多元劳动场域,承载着孩子们对未来的无限期望。

据了解,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武汉市小学劳动教育的丰硕成果与创新实践,也为全国小学劳动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现场直击——

现场,来自包括中山路小学在内的8所武昌区各小学的教师、学生代表进行了劳动教育成果展览。

武大一附小的中药香囊制作,传递着传统文化的馨香;解放桥小学的手工皂制作,带来了“制皂快乐”的奇妙体验;武大二附小的扎染艺术,色彩斑斓;珞珈山小学的“山·行”珞珈秋趣,自然韵味十足,仿佛酿就了一场秋天的盛宴;中华路小学的非遗匠心木刻版画与刨花艺术熠熠生辉;傅家坡小学呈现的水力、电力、风力循环利用设施,彰显了“电亮未来”的壮志雄心;晒湖小学的景泰蓝掐丝珐琅工艺,精妙绝伦;而武昌区未来实验小学南湖校区的非遗文化点茶,更是让人领略到了宋人雅趣。这些展览充分展现了劳动教育的独特魅力与丰富多样性。

武昌区南湖第二小学六2班吴哲瀚同学介绍说:“这是我们自主设计模型图纸,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的弹珠轨道过山,灵感来源于童年的经典弹珠游戏。”学生自主搭建好玩的弹珠轨道,自主学习自由设置关卡,并且通过多次测试、调试,运用围合、叠加、连接等技巧,能够让弹珠滚动起来,整体动线流畅。武昌区南湖第二小学的六7班李沐恩介绍说:“这是一艘太阳能动力小船。” 让学生体验工程设计的过程,头脑风暴初设计——评估——再设计——再评估——完善。

每一个展区的学生作品,都迸发着学生在学校劳动教育的滋养下茁壮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也充分体现着这三年来各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丰硕成果。

来源:武汉科技报

记者:盛甜

摄影:肖凯

通讯员:舒夏文

编辑:赵雪婷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