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动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和化解工作取得实效,西海岸新区大场镇探索高标准搭建“1个中心”、智能化融汇“6大渠道”、高质效创新“1套机制”的“161”矛调工作法,实现了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3%,矛调成功率同比上升19.12%的良好局面,促进党建与基层治理双向融合、全域提升。
高标准搭建“1个中心”,夯实矛盾调解基础
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建强组织架构、做优多方联动,细化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流程,提升治理效能。一是纵向建立组织化管理“治理中枢”。采用“前台后场”功能分区模式,集矛盾纠纷调处工作指挥监测、处置分流、精准督办等职能为一体,积极推行社会治理中心、信访、司法、综治等工作团队联合参与的“大调处”格局。整合各部门、常驻律师、新村书记的矛调工作职责,对谁来调、在哪调、调什么、怎样调进行全面梳理。成立指挥调度中心,将土地纠纷、邻里纠纷、家庭纠纷等纳入矛盾纠纷受理范围,实现“一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化解”。二是横向建立联动化管理“堡垒体系”。将各类专业力量实行融合互通,以“3+N 常驻+轮驻+随驻”模式整合工作资源。指挥调度中心常驻统筹,镇党政成员、各新村党委书记轮驻调解,人民调解员、律师、心理咨询师等N支多元专业队伍随时提供政策解读、法律援助,“一揽子”解决群众诉求,有效解决群众“多头跑”问题。三是垂直建立多元化管理“联治态势”。开展“网格+”的工作模式,村干部或村民小组长兼任网格长,机关在职党员兼任网格指导员,党员中心户等兼任网格员,将多方力量拧成一股绳,重点开展排查小隐患、控制小苗头、调处小纠纷、提供小服务、解决小困难、整治小环境等“六小”工作。打造10处村民议事场,定期召开马扎会议唠家常、解诉求,将矛盾纠纷调解工作真正落实到基层一线,实现问题化解有见效,不反弹不复发促长效。
智能化融汇“6大渠道”,实现诉求联动化解
大场镇“数字矛调”平台融汇公众投诉、网格治理、舆情监测、警地联动、矛盾纠纷、信访等六大渠道诉求,用科技力量把矛盾纠纷调处变成基层治理力量的履职清单。一是一口整合数据,提升监测能力。构建以数字矛调平台为枢纽的“4618联动工作体系”,完善“镇-村-网格-微网格”4级架构,整合6个工作组、18个领域调解力量,推动矛盾纠纷一端汇集、多方协同。前端部分通过信息整合、热力监测、智能识别、分析研判等功能,实时监测全镇矛盾纠纷工作动态。今年以来,大场镇共在省平台录入235个矛盾纠纷事件,“大场镇数字矛调”平台利用前端和后台的工作模式同步督办,办结率100%。二是一键分流转办,提升办理质效。创新“1+X”分责法,利用后台平台,对各类矛盾纠纷智能研判分析,实现多责任部门快速分责、同时办理,全镇范围内矛盾纠纷事项联动处置。通过亮灯提示、信息汇聚的功能,定期提醒部门、村居现场查看,切实推进辖区内矛盾纠纷应调尽调。同时,全镇各单位、各村居可将排查的安全隐患、矛盾纠纷、民生诉求等自行上报智慧矛调“场快办”小程序,链接数字矛调平台,镇级矛调中心进行分流处置,打通基层治理“最后一公里”。三是细绘“警地联动”,形成治理合力。开设“警地联动”端口,派出所将非警务警情分流至承办单位,前端实时监测。同时针对矛盾纠纷中涉及警务的事项,矛调中心第一时间联动派出所处置,实现镇村两级矛盾纠纷调处工作与派出所非警务警情工作智慧衔接。今年以来,非警务警情签收率、反馈率均保持在100%,利用数字矛调平台对106起非警务警情全面梳理,实地督导52次,逐件整改完毕。
高质效建立“1套机制”,构建处置闭环链条
为高效解决辖区群众矛盾纠纷,大场镇聚焦完善系统化工作机制,重点抓好预防化解、跟踪督办、奖惩激励、经验总结等关键环节,创新探索六项机制,构建大小矛盾纠纷就地解决的闭环链条。一是建立首接责任机制,构建“着力点”。受理或办理事项的首位工作人员为首办负责人,对受理范围内的矛盾纠纷进行引导处置,对受理范围外的事项帮办代问。一般性矛盾纠纷要求承办单位24小时内与诉求人沟通联系,7个工作日内办结;特殊、复杂矛盾最长不超过30个工作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办结的,告知诉求人原因并取得理解。二是构建联动会商机制,破解“风险点”。建立“每日碰头、每周例会、专题会商”机制,从源头上消除各类风险隐患。镇党委副书记、政法委员,分管副镇长每周召开研判会议,镇党委主要领导每月进行调度,切实保障矛盾纠纷和风险隐患防患于未然,解决于萌芽。三是健全常态跟踪机制,抓好“关键点”。通过“大场镇数字矛调”的“跟踪评价”模块,准确研判辖区特殊纠纷形势,对于辖区内重点工单进行动态回访,达成矛盾调解与智能化工作的双向结合,推进事项防患于未发。建立常态化摸排机制,在回头看与持续摸排中,避免矛盾纠纷复发。四是建立“以案定补”工作机制,找准“突破点”。以优秀案例和成果进行评比和奖励,提高人民调解员工作的积极性和责任感。今年以来,共征集68件典型案例,其中奖补47件。五是完善考核奖惩机制,夯实“支撑点”。发挥线上平台“考核”指挥棒作用,对各村居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群众满意率等进行量化分析。将矛盾纠纷调解工作列入镇对村考核,制定实行首问负责、责任追究等配套制度,延伸矛调化解链条,倒逼压实责任。六是一体集成经验智库,营造“闪光点”。目前,土地关系、邻里纠纷等13类典型事项已纳入“诉调衔接”经验智库,“数字矛调”平台实时显示,调解员可通过小程序学习典型调解经验,及时整改和优化全镇基础设施、政策机制、体系架构等工作,为全镇矛盾纠纷调处提供智力支持。如今,通过大数据检索和分析优势,预调矛盾45件,通过智库经验快速解决矛盾112件。
下一步,大场镇将强化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关口把控,擦亮“场快办”政务服务品牌,持续织密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过滤网,推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观海新闻/青岛晚报/掌上青岛 记者 栾丕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