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月 28 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七次集体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从战略目标、指导思想、机制体制建设、人才培养以及对外传播等多个方面,擘画了迈向 2035 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路线图,这对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引领作用。
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文化强国建设的理论基础和根本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提出“两个结合”重要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由此造就的有机统一的新文化生命体,是以马克思主义为魂脉、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的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
北大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发祥地、中国共产党最早的活动基地。早在 20 世纪初,李大钊等北大师生就开始了学习、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活动。“魂脉”研究的重点在于深入学习研究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推进 《马藏》编纂与研究工程,进一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范式和方法创新。“魂脉”的研究是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北京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的主责主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走出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综合研究,人文、社科、经管各个学科都责无旁贷。
“根脉”的研究,重点是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赓续中华文脉,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因子并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北大会继续大力支持《儒藏》编纂与研究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文明国家文物基因库、人文学科文库、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工程、中华文明传播史、北大中国史、现代中国人文史、中国哲学新学案、古籍整理研究与保护等重大项目,大胆探索用数字智能技术和传播手段挖掘与展现中华文明,推出一批反映中国特色的主体性、原创性、标志性的重大学术成果,整合各学科研究实力,形成有北大特色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研究学科群。
其次,营造良好文化生态,推动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持续迸发是文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北大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白话文运动最有力的推动者,在深刻进行文艺理论探索研究的同时,也有高度重视文学创作实践的传统,既有鲁迅、郁达夫、沈从文、吴组缃、林庚等前辈巨匠,也有写下脍炙人口的《永远的校园》的谢冕、获得过国际安徒生奖的曹文轩等当代名家。在艺术教育领域,蔡元培亲自在北大开设美学课并编写《美学通论》,也在北大组织“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音乐研究会”,聘请徐悲鸿、陈师曾、刘天华等著名艺术家到北大授课和指导学生的艺术活动。北大既有朱光潜、宗白华、叶朗等美学大师,也有邓以蛰、萧友梅、沈尹默等著名的学者型艺术家。现在由北大民族音乐与音乐剧研究中心创作的音乐剧《大钊先生》是一堂“音乐厅里的大思政课”,它增强了对北大师生校史教育、党史教育、革命文化教育的鲜活度、吸引力和亲和力。
在数字化、智能化的时代背景下,北大文科以新素材、新议题、新方法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产生新范式和新思想,引领“新文科”建设。通过与文理医工的深度交叉,来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大胆探索文化建设数字化赋能、信息化转型之路,积极主动地把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发展优势,以文科数智化平台为抓手,继续做好“数字与人文节气沙龙”等学术品牌。
第三,建构同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是从文化大国到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北大已经推出《中华文明史》《中外文化交流史》等系列著作,被翻译成为多国文字。学校也正在积极推动“百年千册”项目,将北大文科的一些经典著作,成体系地在国外翻译出版,不断提升国家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为更好地宣介中国主张、传播中华文化、展示中国形象作出北京大学的独特贡献。同时,北大将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积极借鉴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勇气,深入研究从史前时代到轴心时代各大古文明的并立格局,兴盛于中古时期诸文明之间的传播与交通,近代以来全球化历史进程形成的文明交流与互鉴关系,探索多文明共存共荣的愿景与实现路径。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日趋激烈的文化竞争,北大不仅是中华文明瑰宝的呵护者、对外传播内容的提供者,研究更好推动国际传播理论的阐述者,也是这一国家战略的重要实践者。以刚刚成功落幕的北京论坛为例,21年来,北大以“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为总主题,以北京雄厚的文化底蕴为依托,致力于推动全球人文社会科学问题的研究,跨越文明、历史、制度以及发展程度的差异,为人类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繁荣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是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推动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举措。
我们坚信,在习近平文化思想引领下,北大文科一定能以此次学习总书记重要讲话为契机,充分调动各院系、各学科、各位老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负时代、不负北大、不负信任,探索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北京大学社会科学部部长)
来源:《北京大学校报》1677期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