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鲤城:安置小区“厝边头尾”一家亲
东南早报
《东南早报》是泉州晚报社出版的、闽南地区主流市民生活报。
2024-12-17 15:26
关注

■通讯员 吴秋瑜 融媒体记者 张素萍 文\图

“我们小区环境好又干净,管理得也好!”“大家都相处得很好,像个大家庭。”……说起自己居住的小区,家住金泰花园的傅阿姨和“厝边头尾”都赞不绝口。作为泉州鲤城区常泰街道住宅小区长效管理示范点,金泰花园以提升小区物业管理为切入点,创新小区多元化治理新模式,助力这个“大家庭”正逐步蜕变为管理规范、干净有序的幸福小区。

居民们在“长者食堂”就餐

小区环境优美有序

安置小区实现良性互动

走进金泰花园,只见中庭步道整洁、绿植生机盎然,健身休闲区、儿童玩乐区、垃圾分类区等各式各样的设施配套一应俱全,整体环境优美有序。据悉,金泰花园位于鲤城区常泰街道,是江南新区站前大道西侧棚户区改造安置项目,主要安置常泰街道华星社区、金龙街道金柄社区、浮桥街道延陵社区等地的回迁户,小区于2022年正式交付,现有居民900多户、3000多人。

回迁之初,尽管生活在同个小区,居民之间也缺少交流与互动。为此,在常泰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以及华星社区党委的推动下,金泰花园走上了物业管理的探索之路。“小区的物业管理可以发挥大作用,他们不仅是管理者,更是邻里关系的推动者。”常泰街道华星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傅清福介绍,今年以来,社区联动小区党支部、物业等多方力量,推进物业服务融入社会治理创新。

“‘党建+物业’的新模式可以更好地服务居民,通过资源共享、事情共商、活动共办,促使物业管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让社区、物业公司和小区居民之间实现良性互动,把服务做到居民心坎上。”傅清福表示,居民的需求有社区、物业公司共同“兜底”,他们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才会越来越高。

打造社区“长者食堂”

为更好地了解居民们的需求,金泰花园还推行“厝边头尾”小区议事机制,打造邻里茶话室、睦邻议事亭、“微心愿”征集墙,收集居民意见建议,确保“家”里有事“家”里解决。去年,有居民反映小区里“充电难”问题。为此,社区、物业和居民代表“三方联动”商议讨论,最终由社区牵头,多方筹措资金25万元投入改造。经过一番努力,小区里多了一座“邻里共享充电站”,可同时满足约200辆电动自行车充电需求。

为拉近邻里关系,社区联合物业公司,将约400平方米的配备用房改造为小区邻里服务站,并配备多功能观影室、康养棋牌室、儿童游乐区等场所,让居民群众有了休闲新去处,小区生活也愈加丰富多彩。

小区里的老年人居多,为了解决他们的用餐问题,2023年10月,街道联合区民政局、华星社区在小区里打造社区“长者食堂”,总投入30多万元,由社区提供场地和设备,委托第三方专业餐饮公司负责运营,为社区及周边老年人提供更健康、更实惠的餐饮服务。如今,每天都有70余名老人及其他居民前来就餐。

如今,小区居民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近了,时常能看到不同楼栋的居民围坐在一起唠家常,也有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参与到小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中。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