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唐忠明 田卓灵
12月2日,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语言文字权威期刊《咬文嚼字》发布了“2024年度十大流行语”,其中“松弛感”一词位列第八,引发网友热议。
随着谷爱凌、“韦神”韦东奕等“别人家孩子”的走红,近年来,有“松弛感”的教育逐渐成了缓解家长教育焦虑的一剂良方,而如何从学校视角把握教育的“松弛感”,至今仍没有一套固定的教育范式。
“那就不要留,时光一过不再有,你远眺的天空,挂更多的彩虹……”今年6月3日晚上,在岳阳市郡华学校的草坪上,校长和高三毕业生们身披夜幕星河放声歌唱,“松弛感”满满的画面在社交媒体上赢得无数点赞。感动之余,网友们也纷纷表示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一所学校,能让考生在高考前夕如此开怀放松,迎接人生中第一场“大考”?
郡华学校“我想更懂你”考前减压草地音乐节
为了解答这一疑惑,记者在近日走入该校,试图找出其中的奥秘。
着眼细节 培养阳光少年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每天清晨,走在郡华学校的体育场上,都能看到一队穿着迷彩服的少年正列队跑操,他们音色清越、身姿挺拔,举手投足间充满蓬勃向上的青春气息。
据了解,今年8月,郡华学校首届国防班正式开始授课。每天早晨,孩子们都要在教官的指导下进行军姿、队列练习,然后开启一天学习生活。除此之外,国防班的学生还要在内务上向军人看齐,并在体育课上学习军事训练课程,感受军人生活,厚植爱国情怀。
国防班训练首日
“开学不到半个月,同学们就养成了自己整理内务的习惯,有意识地将自己看作一名真正的军人,严格要求自己。比如我,现在放假回家后都会习惯性地收拾自己的房间、帮爸妈做家务。”国防班班长、高一学生周睿哲说,自己还有一个家住外地的室友,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和学习,爱说方言的邋遢小伙转了性,不仅人变得精神、整洁,还成了班上人见人爱的开心果。
从近处看,这是郡华学校对每一处教育细节的重视;而从长远看,良好的习惯将塑造孩子一生的品格。
“我们对学生的用心,还体现在他们的‘一日生活’日程表上。”学校小学部主任徐曦掰着手指,历数郡华学校每天的各项活动。
晨读、上课、自习、社团,小学生的速算、阅读、练字,中学生的新闻时间、英语听力、答疑课堂……从学习到娱乐,从休闲到考核,提升阅读水平、加强英语语感等大的目标被精细划分到每天的小任务中。孩子们学得轻松,自然容易在学习中获得正向反馈,进而形成对“分化大目标、着眼小任务”这一时间规划意识的基本认知,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未来的学习、工作、生活打下牢固的基础。
“有些学生之所以显得紧绷和焦虑,就是因为没有打下‘好习惯’的基础。”谈及学校对养成教育的观念,学校校长周德保十分郑重:“所谓的‘松弛感’,其实就是专注眼前、着眼细节,认真做好每一件小事。”
尊重差异 鼓励全面发展
“跑得很棒!”“坚持到底就是胜利!”9月28日,郡华学校举行的“弘扬奥运精神 同心筑梦未来”第六届体育节上,初三年级第一次参加运动会的戴骏熙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鼓励,对他来说,这是一次突破舒适区的挑战,而学校伙伴们的支持是他愿意迈出尝试第一步的底气。
学校体育节比赛现场
“尊重”,这是郡华学子接受记者采访,被问及对学校的感受时脱口而出的评价。其中,来自G2202的高三学生柴艺航感触尤深。“在郡华,只要你想要机会,老师一定会无条件地支持你。”柴艺航告诉记者,自己的学习成绩在班上算不上特别突出,但组织能力很强,为此,每当年级或班级举行活动,老师都会鼓励自己积极参与。今年,他就参与了全校体育节活动的策划和组织。
“只有当孩子被尊重,他们才会感受到安全感,也就愿意走出舒适区,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柴艺航的班主任方平奇笑着说。
“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是郡华老师们教书育人的一项基本原则。英语趣配音、数学嘉年华、课本剧表演、体育节活动……在郡华各类活动中,人人是主角,人人都参与,即便是内心最封闭的孩子也能获得归属感,勇敢找寻自己的闪光点。
学校举行用英语讲述中国传统故事比赛
当然,除了理念上的一以贯之,学校还在成长路径规划、艺体兴趣培养等方面下足了功夫。
在小学阶段,学校会针对不同学生的学情分层开设英语社团、数学思维引导班和奥数课程。进入中学,若学生学习英语有困难,郡华便开设日语课程;在艺体方面有特长,便有专职的艺体老师,为孩子们提供专业辅导。
除此之外,学校还自主开发设计了拼豆、口才课、AI编程机器人、机甲大师、楷书学习、羽毛球等近40门校本课程,成立十余个不同的社团,为学生提供高质量、多元化的各类综合实践课程。近年来,每年都有学生作品被选入湖南省少年儿童书画展等艺术展览;篮球队在2024年湖南省小篮球联赛岳阳赛区决赛中荣获U10混合组一等奖;啦啦队在2024年岳阳楼区中小学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学校组织的“诵读中国”主题诵读活动获省市一等奖、全国优秀奖;2023年,6名同学在全国青少年航空航天模型竞赛总决赛中获得名次……这正是学生实现全面发展的重要表现。
足球队在绿茵场上进行训练
张弛有度 创新教学方法
只有不偷懒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善于思考的学生。同样,只有善于思考的学生才能学得轻松,张弛有度地完成各项课程的学习。
“我最近最喜欢的书是《悲惨世界》,其中,米里哀这个人物的故事和性格特质引发了我的思考……”走进六年级的一堂语文课,学生们正在老师的安排下依次向班级同学介绍自己近期喜欢的书籍。学校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杨苏介绍,这是老师们集思广益,在课堂上践行新课标理念的一个缩影。
“理念决定着思想的高度,也决定了学校的办学方向。”杨苏解释,“近年来,国家推行新课标理念,目的是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进而推动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这也反映在了中高考的考卷上——不出偏题怪题、不求深度难度,而是重在考查学生的视野和思维能力。”
正因如此,该校近年来深入贯彻新课标理念,落实“三‘新’五‘动’”,取得了不俗的成效。
——“三‘新’”是指新课标、新教材、新考试,“五‘动’”则是心动、脑动、口动、手动、情动,让学生产生学习主动性、勤于思考、学会表达,随后通过实践和练习,理解知识,最终实现思想上的升华。
在小学、初中阶段,老师们会通过制作手抄报、画思维导图、进行英语配音等开放式作业将作业“作品化”,帮助学生将知识沉浸式融入生活,增强学习兴趣,树立学习信心。而进入高中,则更加注重“五动”课堂的落实,老师们会采取自主合作探究、讲练结合等多种形式由旧引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实现每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让学生通过自主思考,在情景式答题场景中快速掌握知识点,提升学习效率。
五“动”课堂
当然,教学方法的创新离不开学校的鞭策和激励。杨苏介绍,学校广泛推行了推门听课制、集体备课制、新教师备课教案审定制、教研组主题发言制、青年教师解题比赛制、青年教师模考制、教师交流分享制等七大举措。近三年里,推门听课周共听课1200多节,校长、书记、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实现了听课科目全覆盖;学校针对新中考、新高考举行教师做题、讲题大赛,确保了每位教师都在常态课教学上下功夫,把常态课上出精彩、上出特色。
在教学质量方面,学校连续四年实现高中学考合格率100%,高考本科上线率居全市前列。该校“00”后初中数学老师刘玉禧、小学音乐老师曾好所执教的课例成功入选2023年教育部基础教育精品课。2024年,又有四位老师的课例入选省级精品课,学校也被评为岳阳市“基础教育精品课优秀组织单位”。学校被评为全市“教学质量先进学校”;2021年、2022年被评为全市“优秀学校”;2022年被授予全区教育系统“红旗单位”;被推荐作为全市的民办学校代表接受省教育厅现场督导评估,其中优良课率达100%,综合评估为优秀等级。
“归根结底,种种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学校‘用心成就每一个学生’的教育初心。”2024年暑假,周德保在全校教师培训班上掷地有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初心,就是爱的出发,师道,就是爱的归宿。只有让学生回到兴趣和天赋,让学校找回教育的初心和使命,才能真正为学生们的终身发展奠基,让每个孩子都在自己的人生中闪闪发光。”
来源:岳阳日报全媒体采访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