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匹克球是一项融合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特点的体育运动,近年来凭借简单易学、老少皆宜及社交属性强等特点,在全国各地掀起了运动热潮。
近日,2024海南体育+旅游创新推广活动暨首届“阳光海南”旅游休闲匹克球邀请赛在海口观澜湖度假区举办。活动由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中国旅游报社、中国文化馆协会主办,旨在推动文化、体育、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创新品牌,助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活动设置主旨发言、圆桌对话等多个环节,与会代表围绕匹克球的发展和推广、匹克球旅游等话题深入探讨,为体旅融合发展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以球会友 感受体旅融合魅力
2024海南体育+旅游创新推广活动暨首届“阳光海南”旅游休闲匹克球邀请赛近日在海口观澜湖度假区举办。活动由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中国旅游报社、中国文化馆协会主办,旨在进一步推动文化、体育、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打造“跟着赛事去旅行”创新品牌,助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
首届“阳光海南”旅游休闲匹克球邀请赛启动仪式 主办方 供图
新赛事 匹克球运动掀起热潮
匹克球是一项融合网球、羽毛球、乒乓球特点的体育运动,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2012年传入中国,目前全球超90个国家和地区成立了匹克球协会。匹克球凭借简单易学、老少皆宜及社交属性强等特点,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运动热潮。
作为新晋的体旅“网红”运动项目,匹克球的风也吹到了海南。首届“阳光海南”旅游休闲匹克球邀请赛吸引了来自北京、海南、广西、广东、江苏等地的近百名匹克球爱好者和高水平选手报名参赛。邀请赛现场,选手们手持球拍,交流球技,挥洒激情;观众们不时叫好,加油助威,好不热闹。
来自岭南师范学院的选手方文静、杨潇逸获得青年组混双冠军。杨潇逸说:“海南的匹克球运动氛围很好,我在比赛中遇到多位球技好、水平高的选手,希望有机会再来海南参加匹克球比赛,多与海南球友交流学习。”
海南拥有自由贸易港的政策优势和独特的气候、地理优势,为匹克球运动发展、匹克球旅游产品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基础。
据介绍,2024年以来,海口、琼海等地举办了匹克球赛事活动,海口、儋州、琼海等地成立了专业的匹克球社团,开辟了匹克球运动场所,海南的匹克球运动氛围日渐浓郁。
“我们一周要打好几次匹克球,参加人员来自全国各地。”儋州市海花岛匹克球俱乐部队员曾逊说,球友们相约每年冬季在海南会合,交流匹克球心得体会,享受旅居度假美好生活。
首届“阳光海南”旅游休闲匹克球邀请赛现场 主办方 供图
新活力 匹克球旅游前景无限
2024年以来,在国家各项政策支持以及体旅消费升级、产业深度融合背景下,“跟着赛事去旅行”逐渐成为人们热衷的休闲新方式。如何巧借匹克球赛事,促进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此次活动邀请多位嘉宾、学者,围绕文体旅融合、“跟着赛事去旅行”、匹克球旅游等话题进行深入探讨。大家普遍看好匹克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前景,认为匹克球运动将不断丰富“跟着赛事去旅行”的内容、场景。
“引入匹克球运动,必将促进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在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省研学旅游协会秘书长谢祥项看来,匹克球运动前景广阔,要推动匹克球赛事在海南全面落地,同时设计推出匹克球主题旅游产品,推动匹克球运动与海南海洋文化、黎苗文化等文旅资源结合,丰富匹克球旅游产品供给。
海南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陈耀介绍,近年来,海南举办了形式多样的体育赛事,如潜水、低空旅游等。“匹克球是一项集趣味性、休闲性、竞争性于一体的新型体育项目,易与旅游等相关产业融合。”
匹克球运动场地的灵活性,让其可以成为“旅游+”的热门领域。2024年,儋州举办了亲子沙滩匹克球、沙滩匹克球野趣天幕之旅等多项趣味活动,打造文体旅新场景,增强旅游吸引力,将赛事活动带来的“流量”转化为体育旅游经济“增量”。
新华社体育部原编委、高级记者梁金雄认为,参加体育赛事不能单一地满足比赛的欲望,参赛者还可以去旅游,体验当地的自然风光和风土人情。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体育赛事的发展新方向。
颁奖仪式 主办方 供图
新动能 匹克球产业潜力巨大
当下,匹克球爱好者成倍增长,匹克球旅游成为“体育+旅游”的时尚表达,匹克球产业也迎来了蓬勃发展。
“海南气候温暖,适合以多种形式开展匹克球运动,‘跟着赛事去旅行’是今后海南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举办匹克球赛事的同时,可以举办匹克球主题展,方便观众、运动员采购。此外,还可以开发匹克球主题文创产品,围绕匹克球开展旅游商品、文创产品设计开发。”陈耀说。
“我们计划在海口、琼海、陵水、三亚等地建立匹克球竞赛中心和培训中心,发展海南匹克球研学旅游。”海淀外国语教育集团执行总裁胡雄一说,将着力推动形成“匹克球+教育+旅游”的多元发展模式。
中国旅游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行建议,要加强顶层设计,将旅游休闲匹克球邀请赛打造成文体旅融合发展的品牌;要统筹政府资源、行业协会、企业主体,推动景区、度假区设立一批匹克球场地、设施;要整合主流媒体、行业媒体、自媒体力量,构建匹克球旅游传播矩阵,培育一批既热爱匹克球又精于宣传营销的人才,共筑令人向往的“精神家园”。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副厅长王忠云表示,海南将利用好匹克球平台,加强国内外体育文化交流、带动旅游消费、提升旅游体验,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注入新动能。“我们将积极推动匹克球运动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将海南打造成为匹克球运动的国际中心,让匹克球运动成为海南旅游的新亮点。”(吴开诗)
中国旅游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徐行:将匹克球旅游打造成为现象级场景
2024年5月17日,全国旅游发展大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旅游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包括“坚持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2024年8月,《国务院关于促进服务消费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明确,支持“赛事+旅游”等融合业态发展,鼓励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2024年1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推动文化、体育、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业开放合作。
在以上重要背景下,2024年,以各类体育赛事推动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成为各地的选择,“跟着赛事去旅行”成为游客的“心头好”。匹克球日益成为运动休闲的最新时尚、“体育+旅游”的网红项目。
要树起一个品牌。期待随着匹克球和旅游的相加相融,匹克球旅游能在海南演变为现象级场景,希望将“阳光海南”旅游休闲匹克球邀请赛打造成融合发展的品牌。
要共建一批基地。统筹政府资源、行业协会、企业主体,推动景区、度假区设立一批匹克球场地、设施,让匹克球旅游成为“体育+旅游”最时尚的表达。
要构筑一个矩阵。培育一批既热爱匹克球,又精于宣传营销的人才,在“小小匹克球,带我去旅游”的美好体验里,构筑令人向往的“精神家园”。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副厅长王忠云:让匹克球运动成为海南旅游新亮点
近年来,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体育总局的大力支持以及海南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着力推动体育事业产业、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提档升级。
我们出台了《海南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2—2025年)》《海南省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区发展规划(2020—2025)》等政策文件,海口、儋州、三亚、万宁等地大型体育场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开展“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主题活动,加快推进体旅融合高质量发展,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力量,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海南有着政策和气候、地理优势,为匹克球运动发展、匹克球体育旅游产品设计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基础。未来,海南将发展和利用好匹克球运动,建设一批符合国际标准的匹克球场地,定期举办国内外匹克球赛事,培养匹克球专业人才,并结合匹克球运动开发一系列旅游产品,通过匹克球运动,加强体育文化交流、带动旅游消费、提升旅游体验,助力海南体育旅游业发展。
海南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积极推动匹克球运动与旅游业融合发展,将海南打造成为匹克球运动中心,让匹克球运动成为海南旅游新亮点。
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原党组成员、副主席于群:小球能做大贡献
匹克球运动具有较强的适龄性,且对女性非常友好,对没有运动习惯的人也具有较强的黏性。匹克球是根植于家庭的运动游戏,是草根文化,特别适合亚洲人,一定会普及。未来它可能会成为中国的“第二个乒乓球”,甚至有可能成为全世界挥拍运动参与人数最多的体育项目之一。
所以我总结“小球能做大贡献”:全民健身,拉动消费,形成产业,服务民生,促进和谐。
海南发展匹克球运动的户外条件得天独厚,除了本地老百姓外,还有大批“有钱有闲”的“候鸟族”和旅游休闲人群,匹克球是一项国际化运动,大批外国人喜欢打匹克球,所以“匹克球+旅游”在海南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有位记者朋友说得特别好:运动让人快乐,但太多的运动有一定的门槛,比如技术、年龄、物质等,而匹克球属于低门槛的运动,且能获得社交的快乐。在世界经济增速连续放缓的背景下,或许匹克球的流行就像口红效应般必然。
希望国内加快普及,让匹克球运动不仅成为竞技活动、谋利方式,还成为平凡百姓舒畅身心、享受运动快乐的生活方式。
新华社体育部原编委、高级记者梁金雄:推动匹克球运动健康可持续发展
匹克球是一个新兴的运动,多数人对它比较陌生。“匹克”是根据英文音译而来,它的英文表述是“pickle ball”。
匹克球是1965年在美国班布里奇岛上发明的。2003年,匹克球运动被纳入世界老年人运动会后,在美国迅速传播开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参与匹克球运动。目前,美国有4830万人参与或从事这项运动,参与人数已经超过了网球和高尔夫球。
目前,世界上没有国际奥委会认可的世界匹克球顶层管理组织。由美国发起的比较大型的匹克球组织有4个,分别是世界匹克球联合会、国际匹克球联合会、全球匹克球联合会、美国匹克球协会。2024年11月,世界匹克球联合会、国际匹克球联合会合并,拟推动匹克球顶层管理组织的统一与规范。
2024年11月,国家体育总局确定由中国网球协会小球管理中心归口管理匹克球运动。“全国匹克球发展研讨会”日前召开,并宣布“中国网球协会匹克球与板式网球委员会”成立。
在中国,要从旅游层面发力,联合多部门让这项运动迅速开展起来,让每一个人都受惠,成为匹克球运动参与者,推动匹克球运动健康可持续发展。
海南旅游发展研究院院长陈耀:巧办匹克球赛事 力促匹克球旅游
以匹克球赛事促进海南旅游业发展,是以产业融合助力旅游强国建设的具体行动。体旅融合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和旅游方式,吸引了大批游客,促进了赛事举办地旅游业发展。
匹克球融合了乒乓球、羽毛球、网球等运动的特点,是小球中的新业态。匹克球入门较容易,室内户外均可,场地灵活,运动设计温和,更加安全,适合不同年龄人群健身、交流,价值多元,是集趣味性、休闲性、竞争性于一体的新型体育项目。
针对如何巧办匹克球赛事、力促匹克球旅游,吸引更多人“跟着赛事去旅行”,我有几点想法:
一是结合赛事办展。结合匹克球赛事,举办装备、服饰、用品等展销活动,以吸引更多商家、买家和观众。二是利用赛事办赛。呼应匹克球赛事,举办匹克球创意设计大赛,吸引创意设计人员关注匹克球,设计开发以匹克球为主题的文创产品、旅游商品。三是针对赛事办“彩”。针对匹克球赛事,提前申请和发行以匹克球为主题的体育彩票,并推出系列旅游优惠措施,进一步宣传推广匹克球赛事和旅游产品。四是借助赛事兴旅。打造匹克球主题旅游产品,包括匹克球酒店、匹克球度假村、匹克球营地等,打造匹克球文化交流的平台。
海淀外国语教育集团执行总裁胡雄一:将匹克球植入校园运动教育
海淀外国语教育集团总部位于北京,是注重体教融合、艺教融合的个性化教育平台,也是率先引入匹克球运动的教育机构。
开展匹克球运动是新时代校园运动教育的巨大创新。匹克球运动欢快的节奏、优雅的身姿、充满乐趣的对抗方式,能够为青少年带来兴奋和愉悦。
匹克球是包容的运动,它上手简单,相较于其他运动更具亲和力,更易吸引孩子们参与。匹克球打法多元、自由,每个孩子都可以在匹克球场上有所发挥。匹克球不以单一的能力和技术为支撑,而是鼓励综合能力的培养。
匹克球是一片富含教育营养的沃土。传统的运动教育模式往往把运动作为一种技能来看待,重复性的枯燥训练、初入赛场的挫折、家长的短视让孩子对运动的热情迅速消失,离运动教育的初衷渐行渐远。匹克球运动教育应是激发潜能、保护天性的过程。青少年因兴趣参与匹克球运动,习得真正的品德和能力。
将匹克球植入校园运动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热爱新型体育项目、拥抱匹克球运动,并将其引入专业的教学体系。此外,亲子活动是匹克球运动的重要延展,要密切亲子之间、家庭与学校之间、家庭与运动之间的协作关系。
【圆桌对话】以匹克球助力海南旅游发展
主持人:海南省旅游发展研究会会长王健生。
对话嘉宾:文化和旅游部全国公共文化发展中心总工程师、中国文化馆协会副理事长赵保颖;观澜湖集团公共事务副总经理许良程;今日体育执行副总裁杨晓明;海南日报文旅研究中心主任杨春虹;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海南省研学旅游协会秘书长谢祥项。
王健生:发展匹克球旅游,海南乃至全国应该采取哪些举措来吸引公众参与?未来,有哪些业态或技术创新可以助力匹克球运动高质量发展?
赵保颖:实际上,体育赋能旅游发展,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拉动流量。在我看来,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网络、社交媒体等宣传手段,结合流行趋势,加大对匹克球运动的宣传。二是发展体育赛事,充分发挥海南的气候优势和海南自贸港的政策优势,考虑将匹克球作为“岛球”,引入群众普及型赛事以及全国性、国际性重要赛事。三是挖掘特色文化,推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王健生:作为此次活动的主办方之一,中国文化馆协会是如何将文化特色融入匹克球运动中的?未来,中国文化馆协会有什么计划?
赵保颖:我们计划在中国文化馆协会开设文体旅融合专委会,匹克球运动是推动文体旅融合的一个抓手。专委会成立后,可以从两方面发力:一是推动资源整合和共享联动,依托利用各级文化馆站等公共设施,改造提升为适合匹克球运动的场地;二是基于中国文化馆协会这一平台,开展匹克球文化、匹克球项目、匹克球训练的宣传推广活动。
王健生:观澜湖度假区是匹克球旅游的实验基地,请谈谈观澜湖是如何以匹克球“出圈”为契机,持续推动体旅融合发展的。
许良程:第一,做好市场培育。以赛事为基础,做好相关产业的项目配套,降低体育运动的准入门槛,扩大受众人群。以赛事为流量入口,在发展竞技赛事、职业赛事的同时,大力发展大众赛事、业余赛事,以职业比赛和竞技比赛的观赏性吸引受众,真正把赛事流量做大。第二,扩大匹克球的群众基础。在进行匹克球场馆改造的同时,建立匹克球培训学院和匹克球训练基地,将流量更直接地引入海口,再结合海口旅游资源,推动产品整合升级,实现赛事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王健生:在将匹克球作为“岛球”,打造国家体育旅游示范基地方面,您认为海南有什么优势?
杨晓明:海南拥有优越的自然生态禀赋,水资源尤为丰富,海南正在加快建设国际旅游岛,旅游资源集聚,非常适合做文体旅大模型。此外,近年来,海南入境旅游政策进一步优化,有利于体育旅游发展。
从匹克球产业发展角度来说,一方面,匹克球强度低、易上手,是非常适合全年龄段的一项运动;另一方面,可以抓住文体旅产业升级机遇,将老旧球场或使用率较低的场地改造利用为匹克球运动场地。可以预见,匹克球将在海南形成庞大的产业化规模和强大的市场,并推动全民健身向高质量发展。
王健生:当下,海南应如何宣传匹克球运动,打响匹克球品牌?
杨春虹:一方面,海南在旅游和体育结合方面具有资源优势,不仅有着全季节、全天候、多地区举办等特点,还有丰富的自然及人文资源。另一方面,匹克球相较冲浪、自行车等运动,适应年龄更广泛,参与门槛更低,未来在海南一定可以成为继冲浪、骑行之后的又一时尚运动。
王健生:海南发展体育旅游有哪些瓶颈?请谈谈观点和建议。
谢祥项:一方面,体旅融合过程中会出现人才瓶颈。对高校及业界来讲,现在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获取并较好地利用体旅融合人才,包括专业运动员、康复、裁判、组织策划等各方面人才。
另一方面是体育旅游产品的问题。如何优化赛事旅游的产品体验,参赛、观赛如何与体育产品融合是目前的难点。具体到匹克球运动,可以参考海南东坡文化的挖掘利用,解决好匹克球运动的空间、时间、产品、人才等问题。(编辑:宋雨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