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杭州市东润外国语学校的一群小朋友们为家长准备了一份独特的礼物——请爸爸妈妈来学校VIP影厅看电影。
和父母一起VIP观影的东润学子们
观影过程中,除了不少小伙伴在门外发出“羡慕”的惊叹,受邀的爸爸妈妈们也惊喜万分。203班祖嘉瑞同学的妈妈还和老师说:“想到孩子用自己的努力一点点攒下四叶草(学校积分)换给我的奖励,特别欣慰和感动。”
校长陈立英
陶行知先生说过:“生活即教育。”其实,像是“我请爸妈吃自助”“我请爸妈看电影”此类活动背后,映射出的是杭州市东润外国语学校“尊重赏识,情满校园”的教育理念——而这也是该校校长陈立英上任后发自肺腑的教育愿景。她说,希望在小学阶段挖掘孩子内在学习动力,培养他们的自驱力,为描绘成长的蓝图打下根基。
尊重赏识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提起陈立英校长,许多杭城的家长一定不陌生。她先前任职的杭州第六中学通过开展特色化教学,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如今,陈校长来到东润外国语学校,以其丰富的教育经验和独到的教育理念,为孩子们的成长构建坚实的基础。
杭州市东润外国语学校成立于2021年,目前就读的是一到四年级的1600余名学生,因此近几年工作重点还在小学教育阶段。“想要创办出一所怎么样的学校?”面对这个问题,陈立英校长表达了她对东润外国语学校的愿景:“我很欣赏这里‘尊重赏识’的教育理念,也希望来到这里后,能将其继续推广。”她深知,只有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茁壮成长,挖掘出属于每一个孩子的独特闪光点。
陈校长和孩子们
从以“升学”作为风向标的初中教育回归到小学教育,陈校长也带来了不同的视角和思考:“想要老师们尊重学生,作为校长、行政干部首先得尊重老师。只有我们尊重老师,老师才会尊重学生、尊重家长,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东润外国语学校作为一所新兴学校,教师队伍相对年轻,每年也都会吸纳新鲜的血液。面对众多新教师,陈校长强调每个人都应得到尊重。这种尊重不仅基于教师的资历或成就,而且基于他们作为教育者的身份和贡献。
为了落实这一理念,学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比如,在每周的行政会上,邀请老师们分享自己最近读的一本书,并围绕一个教育问题进行讨论。陈校长自己也参与其中,她最近带来的一本书籍就是李希贵先生所著的《学生第二》。通过读书分享会等活动,教师可以共同探讨教育问题,分享教育心得,从而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
三级循环 打造自驱成长路径
近年来,教育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而在教学和实践中,东润外国语学校创新提出《三级循环生活浸润式德育路径探索》这一课题。这一路径通过任务驱动、实践体验和自我反思三个环节,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体系。学生在这个循环中,不断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实现了自我成长和蜕变。
“三级循环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陈校长解释道,“通过设定任务、参与实践、反思成长,学生能够在过程中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从而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为此,该校设立了四叶草激励机制。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赚取四叶草(一种校园货币),然后兑换自己喜欢的奖品或体验。本学期起,东润外国语学校设立了访得商店。“访得”一词源自英文单词“found”,寓意着来访即有所得。
在这里,兑换的奖品不局限于物质,也有不同形式的活动体验:比如“小班长体验”“晨会升旗手体验”“一日大队委体验”等活动,培养了孩子们的责任担当;比如“与老师共进午餐”“我请爸妈吃自助”“亲子观影”“我来选同桌”等活动,提升了孩子们在交际的过程中感受美好、传递美好、创造美好。
其中,“校长小助理”岗位特别受欢迎。这一岗位是轮换制,本学期有5位同学跟着陈校长体验了一周,任务从一早迎接孩子们到校,到巡视校园、检查公共卫生等。为了增进学生自豪感,陈校长会在班级巡视时介绍小助理,还会给他们佩戴绶带。
“小助理们会发现学校中发现的问题。他们不仅会纠正问题,也会反思自己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错误。”陈校长说,孩子们通过思考并学会自我管理,这就是这些体验的收获。而在获得奖励的过程中,学生会向往更进一级的体验,从而在方方面面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获得四叶草,实现从“沉浸”到“层进”的良性循环。
美育融合 “食育链”串多维拓展
前段时间,“浙里食安媒体行”活动开展,众多媒体实地采访“浙里食安”最佳实践项目,已建成市级示范食堂的杭州市东润外国语学校也成为其中一站。但事实上,让孩子们“吃得好”只是该校食育课程中的一部分。“我们的食育课程不仅仅是关于食物的教育,它是一种融合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式,五育结合串联成了食育链,形成融合育人的路径。”陈校长说道。
《四季食事》是东润外国语学校基于中国传统节气文化设立的校本课程,探讨健康饮食、应季而食、趁势生长的大话题,主要目的还是要让现在的孩子注重身体健康、享受美好生活。陈校长说:“课程缘起于平日的饮食,我们发现如今的孩子吃的食材已经很精致,但是对于怎么吃、怎么做、怎么从饮食文化中提炼珍贵的民俗技巧、饮食理念比较缺乏。”
为了让孩子们了解到健康饮食知识、食物的文化和科学知识,并拓展到饮食中的礼仪和品质多个维度,该校为孩子们在食堂打造了150平方米的食育工坊。借助这些场域,每周一课(社团课)面向学生开展食育课程;每月一活动,面向师生、家长、社会开展特色节气饮食活动;每月一自助,面向全体学生提供自助餐的机会。
食育课程旨在引导孩子们用项目化的方式去思考为什么吃、怎么吃,同时用美食链接起良性的人际关系。例如在中秋节,老师会带领孩子们开展创意月饼项目,通过调研市面上的月饼提出思考,然后自己研究配方,再到动手实践制作健康月饼,从“吃”的多个维度出发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之后,该校还将和社企联合,为孩子们制作更丰盛的美食提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