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力强局新突破 提升服务创一流——长江海事局2024年亮点工作回眸
中国水运报
中国水运报社有限公司官方人民号
2025-01-10 19:14
关注

锚定一流强局高质量发展目标,实施“一流的管理”,供给“一流的服务”,14项为民办实事举措高质量完成,122项重点任务清单化推进;成功应对“汛枯急转”“雨雪冰冻”等极端水情和恶劣天气考验,迎战主汛期洞庭湖团州垸决口抢险救援等大战大考,“攻坚”成色十足!

聚力协同融通“破圈”构建大安全大服务格局,聚力队伍建设“破壁”夯实人才强局基础,聚力全面从严治党“破限”推动清廉长江海事建设,智能管控、公共服务、综合保障、信用管理“四个平台”全面搭建运行,干支联动、江海互认备受关注,“突破”质效十足!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印发实施5周年,也是长江海事一流强局高质量发展攻坚突破之年。一年来,长江海事局以有力支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为主线,聚力一流强局攻坚突破,全面实施“234”突破路径,保障了长江干线交通物流“大动脉”安全便捷高效绿色,取得了一系列可感可知、可触可及的实绩。

以智提质 智慧赋能实现新突破

新年伊始,记者通过长江海事局指挥中心监控屏幕看到,一座座大桥如同巨龙横卧江上,桥面车流不息、桥下船行如织。

“桥区一直是我们监管的重中之重。2024年,我们着力推进‘可视长江’建设,协调桥梁所在地交通、住建、通信等单位,完成60座桥梁CCTV补点。”长江海事局党委书记、局长李江介绍,目前长江干线127座桥梁以及234座涉客涉危码头等重点区域实现CCTV全覆盖,为开展交通组织、应急救助提供了“千里眼”。

这只是长江海事局推进智能管理平台的一个缩影。2024年以来,长江海事局整合船、港、货、人等航运要素,全力打造智能管理平台。目前已接入气象、水位等数据118类、26亿余条,基本实现全业务协同、全过程管控。

一年来,长江海事局以智提效、以数赋能,推进安全监管向智慧管理转型升级多点开花、落地见效。

——推动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一体化率先在长江全线贯通,实现长江全线VTS“一次报告、全程通行”,减少船舶报告100万次。69个锚地、2528个锚位纳入锚地一体化管理,服务船舶锚泊12万艘次。

——推进航运公司安全管理数字化转型,辖区748家、75%的航运企业注册运行安全管理数字化平台,其中体系公司应用率达100%。全线114家涉客涉危航运企业及所属950艘船舶建成并运用船岸智能监控平台,实现对所辖船舶动态远程“可见可控”,探索形成智慧海事“长江经验”。

——推进长江海事信用建设,“信用长江2.0”赋码运行,推动海事信用信息与“信用中国”对接融合,船舶涉污“黑白灰名单”信用监管获评首届全国数字化监管典型案例。推动构筑“长江新链”,全球首个内河航运通感一体网络完成组网验证。

智能化、信息化不仅便利了船舶,也促进了航运安全。2024年,长江海事局高效保障159.2万艘次船舶、18.8亿吨货物进出港,安全维护3820.66万人次、416.87万车次安全出行。全年一般等级事故1件、死亡1人,同比均下降50%,水路每亿吨货物吞吐量死亡率0.05,同比下降50%,人命救助成功率99.8%,水上交通安全形势稳定向好,创历史最佳。

逐绿前行 污染防治实现新突破

1月1日,由重庆海事局牵头起草的《重庆市船舶污染防治条例》正式实施,首次将“零排放”模式延伸到重庆市所有干支通航水域,也是重庆和湖北两省协同制定的长江中上游首部船舶污染防治法规。

“随着江苏、安徽、重庆等地相继出台船舶防污染法规,共抓大保护氛围更浓了,我们底气也更足了。”长江海事局危防处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为破解内河船舶污染难题,长江海事局推动实施船舶污染物“船—港—城”一体化治理,在全国首创“船上储存、交岸处置”的“零排放”模式。

宜昌海事局“清水东流”创新工作室开展船员流动课堂。

驰而不息抓生态,久久为功护碧水。一年来,围绕减污降碳扩绿工作,一系列创新举措相继推出,长江航运绿色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底色更加鲜明。

在长江干线全面实现“零排放”的基础上,推动“零排放”治理模式向支流水域延伸。2024年,长江流域35条支流通航水域实现“零排放”治理全覆盖,长江海事局辖区出港船舶“铅封”率达99%。

全面推广应用岸电信息系统,船舶岸电使用量同比增长142%,“应用尽用”率达98%,减少了碳排放近3万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凸显。

引导推动新能源船舶发展,成立长江首家“新能源新技术船舶工作室”,服务保障全国首座内河LNG接收站项目建成,助力国内首艘万吨级甲醇双燃料内河散货船成功试航。截至目前,长江海事局辖区上线营运新能源船舶有69艘,辖区船厂在建新能源船舶51艘。

“这两年,长江水肉眼可见变清澈了,经常看到三五成群的江豚在江中嬉戏。”常年跑船的船员也深有感触。今日的长江,“水中国宝”微笑逐浪,烟波浩渺飞鸟翱翔,长江航运绿能澎湃。

协同融通 共享共治实现新突破

近日,重庆集装箱运营中心,150余辆新能源汽车经海事执法人员现场查验后,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装箱运往新加坡。

为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重庆海事局联合广西、海南等海事机构,推出“渝车出海”海事一体化监管服务互认新模式,对新能源汽车集装箱运输出口实施“一地申报”“一次查验”“一箱到底”等举措。

“全程不开箱、下车即上船,可以节约物流时间三至五天,每箱节约成本3000元左右。”该模式不仅给物流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和实惠,也被列入商务部自贸区优秀创新案例。

在长江下游,芜湖海事局协同上海海事局,统一查验标准,服务新能源汽车等“新三样”加速出海,助力安徽“首位产业”聚能起势……一年来,长江海事局以共享求共治,用共治谋共赢,铸牢“主角”意识,推进协同融通,深化破圈扩面,成效可圈可点——

全面深化“双共”专项行动,协同治理三峡地灾等3个案例获部办公厅通报肯定,全年累计发布、处置通报信息4300余例。与9省2市建立船员管理协同机制,推动重庆、湖南等4省(市)建成并有效运行水上搜救联席会议制度,与中上游7省(市)建立执法联勤联动机制,健全重庆、岳阳、武汉危化品应急区域联动机制。

协同运行四川省首个地市级长江航运气象监测预警平台,实现鄂渝交界水域37处“危岩体”智能监测;携手金融部门打造全国首个船舶抵押权便利化登记合作案例,协调“三地四方”打造港航调度一体化沙村新示范。

联合豫、皖两省共同设立马鞍山船检一体化工作站,方便船舶“就近申请、就近检验、就近发证”,长江海事局获评部海事局全国船舶检验通检互认工作特别贡献奖……

同饮一江水,合奏一首曲。从长江海事“一条线”到长江流域“一张网”,从“单打独斗”到“协同作战”,一年来,长江海事“朋友圈”日益扩大,信息互通、监管互认、服务互助的水上安全监管服务新格局逐步完善。

创优服务 便民惠企实现新突破

“以前要去窗口提交材料,现在动动手指就能办,既方便,也快捷!”通过海事通APP,张船长顺利完成了船舶能耗报告。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2024年,长江海事局以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为牵引,推进更多政务服务“掌上办”“就近办”“无感办”,海事政务更加好办、易办、快办。

实施政务服务掌上办。推广应用海事通APP,30项事项实现“全程网办”,17项实现“掌上办”,网上可办率近95%、掌上可办率达80%,累计通过海事通APP办理业务44.6万件。

实施异地事项就近办。14项业务实现长三角和长江全线“跨域办”,34项业务实现长江全线“全域通办”,累计办理异地事项3000余件。同时,推进“跨域办”向支流延伸,重庆、宜宾、九江海事局实现与地方海事部门联办。

海事政务服务入驻长江(芜湖)航运要素大市场综合服务平台。

实施政策符合无感办。6项业务实现“免申即享”或“即申即享”,每件节约时间超10个工作日。

同时,服务窗口前移,下放18项事权到分支海事局,增加39个海事处政务服务窗口功能,海员证信息采集点增加160%,线下办事平均等候时间减少30%。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为畅通民意渠道,长江海事局还开通政务服务“客服”专线,有效处置各类咨询3200余件,回访满意度100%。推动成立重庆、宜昌、武汉、芜湖等4个海事多元解纷中心、法律服务中心和船员权益保护中心,为船员提供信息咨询、职业指导、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打造长江流域水上交通“枫桥经验”。

既当安全专家,也当经济顾问。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以及长江经济带、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重大战略在长江交汇融合。“海事依水而生、依航而兴,必须融入、服务国家大战略大发展,为长江经济带、沿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李江表示。

一年来,长江海事局制定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等4个区域发展战略举措,全力服务九江瑞昌和彭泽港区、芜湖三山港区口岸扩大开放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助力开辟3条直航航线,护航首艘万吨级江海直达船“创新5”直达重庆,推动开辟首个中俄烟花贸易水上通道。长江(芜湖)航运要素大市场综合服务平台入选全国自贸试验区“最佳实践案例”。

此外,长江引航全面实施“八项服务承诺”,推出服务南京长江航运物流中心建设十项举措,安全引领全球最大海上浮式储油船、集装箱船拖航试航,高效服务国家首批“一带一路”建设项目7艘“造岛神器”顺利返港,全年安全引领中外籍船舶5.8万艘次、货物4.6亿吨,以实际行动兑现了“把世界引进长江,把长江引向世界”的豪迈誓言。

党建引领 锤炼铁军实现新突破

“党建和业务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有机统一、相互促进。”李江表示。

一年来,长江海事局党委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实行“三聚五融五提升”机制,抓牢书记项目、党建联盟、船员行业党建三大载体,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为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书记项目竞相发力。聚焦海事监管与服务保障的重难点、制约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硬骨头、沿江人民群众关心的关键事,134个书记项目以“小切口”书写基层治理“大文章”。

海事青年志愿者向船员宣传推广岸电信息系统。

党建联盟聚力破题。有效运行36个“全域党建联盟”,涵盖沿江8市300多家港航单位和政府部门,以党建联盟带动区域治理、人才培养等实现合作共赢。

船员党建拉近距离。成立全国首个跨市域船员行业党委,搭建服务“舞台”,打造船员行业党建温馨家园。

应急抢险奋勇争先。全力应对极端冰冻雨雪天气,守护返乡群众“回家路”、民生物资运输“大通道”;闻“汛”而动,连续77小时奋战岳阳团州垸决口抢险主战场,党旗始终在防汛抗洪第一线高高飘扬……

汗水浇筑收获。一年来,长江海事系统4个支部获评直属海事系统“先锋党支部”、27个支部获评长航局系统四星级“四强”党支部,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有效发挥,凝聚起服务长江航运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

为政之要,惟在得人。2024年,长江海事聚焦队伍“四化”建设,努力打造让党中央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长江海事铁军。

组建拔尖型、专业骨干型和综合实用型三级人才库,评选发布队伍“四化”建设示范项目30个。分专项创新举办“长海杯”职工综合技能大赛。推进“八青”行动,荣获直属海事系统网络安全比赛团体二等奖、宣传业务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摘得国家级、省部级青年荣誉20个,40余项文化成果获部表彰。

持续推进执法规范化,依法实施轻微免罚、首违不罚1525件。2名同志获交通运输部执法大队长讲坛3项殊荣,1名同志获评第一届“人民满意的海事执法标兵”,1个集体、2名个人、2个品牌获全国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四基四化”表彰。

“六学”联动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建立运行海事处“四责协同”和执法大队“一岗双责”两张清单,打通监督“最后一公里”,打造清廉长江海事。

又踏层峰辟新天,更扬云帆立潮头。2025年是“234”攻坚突破路径的“全面提升年”。长江海事局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上级会议部署,坚持“234”突破路径不动摇,推动长江海事各方面、各领域全面提升,为更加有力支撑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服务保障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贡献长江海事力量!

本文图片由长江海事局陈利波、赵炳夏、胡伟提供

来源:中国水运报

作者:全媒记者 杨柳 特约记者 陈利波 通讯员 孔明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