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单轨交通发展新模式 实现技术突破构建自主知识产权
经济杂志
《经济》杂志社有限责任公司官方账号。
2025-01-16 16:28
关注

——记北京交通大学教授 朱尔玉

在中国重庆、芜湖以及韩国大邱市的单轨交通列车,就像是悬挂在空中的艺术品,极具欣赏性和运载能力,时常引起驻足关注,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单轨交通的设计者北京交通大学跨座式单轨研发中心的负责人朱尔玉教授与科研团队,通过自主创新科研攻关,创立了“天轨”品牌多制式单轨交通系统,实现了技术突破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核心技术之一——车辆转向架制造技术,构建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化车辆转向架技术。

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发展研究中心支持,北京交通大学跨座式单轨研发中心主导完成的《高轨列车转向架关键技术专利挖掘与布局技术合作开发》项目,成功实现了世界第三大类车辆转向架的技术突破。这一成果不仅标志着我国跨座式单轨交通领域技术实力跃升至全新高度,也为打破国外对核心技术的长期垄断奠定了坚实基础。该突破对于推动我国跨座式单轨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种跨座式单轨交通车辆转向架”更是荣获第二十三届中国发明专利优秀奖,以及第二十五届国际发明展览会“发明创业奖-项目奖”金奖,最新成果——下一代工业CT检测系统,更是全球首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国重器”。彰显了我国在该领域的创新力与竞争力。

创新驱动交通新模式 构筑自主创新高地

2018年,在国际单轨协会年会上,朱尔玉教授首次提出了单轨交通的“多制式”理念,这一创新思维得到了国际单轨协会的高度认可。多制式单轨交通系统通过独创的“一梁多轨”模式,为单轨交通的多样化发展开辟了全新路径,开启了行业技术革新的新篇章。

在朱教授的带领下,研发团队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2008年,团队设计完成了25米简支体系的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并广泛应用于重庆市和西安市的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中。2020年,团队进一步突破技术瓶颈,成功研发出连续体系30米跨座式单轨交通轨道梁,并成功应用于芜湖跨座式单轨交通工程,为行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秉持“创新、奋斗、知行合一”的核心理念,朱教授不仅带领团队实现了多项技术突破,还通过“天轨”品牌将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重庆、芜湖等城市以及韩国大邱市的单轨交通建设中。与此同时,他开发的下一代工业CT检测系统作为全球首台套高端装备,不仅填补了国际空白,也为中国制造的质量检验检测认证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推动学术交流 助力产业升级与技术跨越

技术创新的最终目标是实现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实际应用。2024年,朱尔玉教授带领跨座式单轨交通研发中心入驻北京交通大学长三角研究院,围绕三大重点领域推动技术推广与应用:

(1)下一代工业CT检测系统:打造国内外领先的工业检测技术平台,为高端装备制造业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持,助力行业迈向更高质量发展。

(2)低空轨道机器人送货系统:深入探索智能物流与轨道交通的深度融合,推动物流行业变革,开创未来智能化物流新模式。

(3)天轨网:专注工程交易和大宗物流,促进轨道交通技术的广泛普及与应用,赋能更多领域实现创新突破。

为确保先进制造领域的技术质量,朱教授还建立了国际领先的高端制造检验检测认证实验室。该实验室不仅将成为高端制造检测技术的制高点,还为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质量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助推行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11月22日至27日,朱尔玉教授及其团队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国际单轨与铁路研讨会(ISMR 2024)。本次大会开幕式盛况空前,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历史性时刻。

出席开幕式的重要嘉宾包括:世界自由贸易组织总干事、中国共生智库国际研究院理事会主席杨永新,中国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褚飞跃,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副会长仲建华,北京工业大学张爱林教授,以及国际单轨协会主席马尔科·克伦克(Marko Kroenke)与多位副主席,包括罗杰·德克斯迈尔(Roger Dirksmeier)和马克西姆·韦德纳(Maxim Weidner)。此外,Derap Monorail Systems AG公司董事长彼得·凯勒(Peter Keller)和Innova Tech公司副总裁法尔哈尔·马里(Farghal Maree)也作为特邀嘉宾出席开幕式。

本次大会汇聚了来自全球轨道交通领域的200余位专家学者、企业高管及新闻媒体代表,共同探讨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这场高规格的国际研讨会,不仅展示了跨座式单轨与铁路领域的最新技术与研究成果,也为全球轨道交通领域的深入交流与合作搭建了重要平台。

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变革中,轨道交通领域的创新探索依然蓬勃发展。在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接续奋斗下,中国轨道交通的未来充满无限可能,朱尔玉教授及其团队以敢为人先的开拓精神,为轨道交通的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构建科技强国、交通强国贡献“北交”力量。(文/李霞)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