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由学校提供
甬绣、面塑、剪纸、竹编、中国茶文化、舞龙、八极拳、拼布……这竟然是一所高校的公选课!每学期,浙江万里学院大学生们要“拼手速”才能“抢”到,因为这些炙手可热的公选课稍微犹豫几秒名额就满了。
近日,浙江省“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评选揭晓,浙江万里学院的“文化育人,多级共建——高校非遗新模式”在300多个有效案例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
学校不仅开设了8门非遗美育公选课,还推出了包括缠花、女红、中国香事文化、中国结艺、内家拳等在内的10余门非遗美育体验课程及师生共建活动。这些课程和活动丰富多样,满足了不同学生需求,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非遗学习和实践平台。
剪纸。
这些非遗美育课,为何这么火?学校的“高校非遗新模式”为何能在全省脱颖而出?让我们一起了解下。
据悉,浙江万里学院始终秉承“以生为本、内外融合、身心健康”的育人教育理念,将非遗融入美育教学,深化校地合作,构建区域资源助力校内非遗美育的发展新格局。学校创新教学组织形式,创建师生共建的活动机制,将非遗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实现了课内教学、课外美育体验和校内外素质拓展项目的有机融合。
茶艺。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非遗美育课程的项目,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接触后,还可以选择课程的级别,甚至可以根据自己已有的非遗技能开展相关体验活动,扩大了学生自主选择范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开放式美育俱乐部教学新模式。这一模式的成功实践,推动了非遗在大学生中的传播与普及,也为非遗在高校中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而且,学校引进了4个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其中包括宁波市剪纸艺术教育传承基地、鄞州区民间艺术(民俗文化)创作实践基地、鄞州区茶文化传播基地及王征南流派内家拳传承教学基地,进一步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文化素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非遗学习和实践平台。
来自面塑初级班动画23A1的王优伢对面塑艺术很感兴趣。她说:“在创作过程中,我好像回到了童年的玩乐时光,那种纯粹的快乐与满足感油然而生。同时,面塑课也锻炼了我的耐心与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每一次的捏、揉、搓,都是对技艺的磨练与提升。我深感这门艺术既古老又充满魅力,它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延续。期待在未来的课程中,我能进一步探索面塑的奥秘,创作出更多令人惊艳的作品。”
学校还经常举办系列非遗美育主题活动,如冬至民俗文化体验游园会、“非遗匠心,DIY传承之美”等体验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文化素养。多途径搭建平台展示非遗美育成果,使全校师生深切感受到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面塑。
在非遗传承与创新方面,浙江万里学院的学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自2021年起,学校累计送选宁波市剪纸艺术家协会的作品达200幅,并获得各类奖项。越来越多的同学以非遗为主题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和相关学科竞赛,并成功立项国家级、省级项目,取得了一系列优异成绩。非遗美育实践不仅限于校园内,学校更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与非遗相关的志愿服务工作。
记者 李臻 通讯员 叶淑君 戴晓东 周佳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