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农历新年万家团圆之际,一场飞越6000公里的救治在深圳市眼科医院上演。在阿联酋工作的晓钧(化名)因右眼遭受意外重伤,大年初一从迪拜紧急飞抵中国,历经12小时飞行回国求医。大年初二,他在深圳医护团队的全力救治下,成功完成眼球摘除联合义眼座植入手术,避免了更严重的健康危机。
除夕的一场意外牵动跨国医疗救援
1月28日下午,34岁的晓钧右眼被幼子不慎踢伤,眼球破裂、内容物脱出、血流不止,情况危急。然而,迪拜医生检查后坦言:当地医院手术条件有限,无法保证眼球缝合完整,眼内容物无法完全还纳至眼内,术后可能导致严重感染;术中无法判断是否需要摘除眼球。而双方语言沟通障碍和高昂费用让治疗陷入僵局。
这并非晓钧第一次经历眼外伤的折磨。29年前,5岁的他右眼受伤,尽管接受了手术,视力仍逐渐丧失,直至无光感。成年后,他饱受继发性青光眼和角膜葡萄肿困扰,右眼外观逐渐膨大、泛蓝,成为长期隐痛。此次二次外伤彻底击溃了右眼的脆弱防线。
“当时整个眼球结构都脱出来了,医生根本看不清伤口。”晓钧回忆。他在异国他乡孤立无援,医疗费预估超过5万迪拉姆(约合人民币10万元)。而且,他对于当地的医疗水平也不放心,于是打电话和国内的姐姐商量。
晓钧姐姐认为,国内医疗技术水平更高,医疗费用又更实惠。她拔打华侨基金会的电话,通过华侨基金会联系到我国著名眼科专家姚晓明教授。姚晓明教授建议,眼球破裂伤要及时处理,防止感染,及时手术,防止对侧眼交感性眼炎形成。
晓钧毅然决定回国。1月29日凌晨,他右眼简单包扎后,踏上归国航班,从迪拜直飞广州,再乘出租车抵达深圳市眼科医院。
极速救治背后的医者担当
虽然当时是中国农历新年大年初一,深圳市眼科医院的医护团队仍坚持在岗位上。晓钧抵达医院后,由该院眼肿瘤与眼眶病科主治医生熊成接诊。“患者抵达时,右眼已完全丧失功能,角膜全层裂伤达8毫米,眼内容物严重脱出。”熊成说,晓钧的右眼5岁时曾受伤,失明多年,角膜完全血管化,眼球结构紊乱,感染风险极高。该院医护团队迅速启动绿色通道,在入院2小时内完成术前评估。
摆在医生面前的是两难选择:单纯缝合可能无法完全闭合伤口,还纳至眼球内的眼内容物可能引发眼内炎,感染甚至蔓延全身,引发全身性败血症,术后还可能导致左眼交感性眼炎,影响左眼视力;而摘除眼球可明显减轻患者风险,眼球摘除术后佩戴义眼片可明显改善患者外观。经与患者深入沟通,结合其右眼失明20余年、反复继发青光眼及角膜葡萄肿的病史,团队最终决定行“眼球摘除术+义眼座植入术”。
“这不是简单的取舍,而是基于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考量。”熊成解释,对于已无光感且结构严重破坏的眼球,保留可能带来更大健康隐患。而植入生物相容性义眼座,可为后期安装仿真义眼片奠定基础,最大限度恢复外观。
1月30日上午,当大家忙于走亲访友拜大年,深圳市眼科医院手术室内,医护团队有条不紊地给晓钧做手术。医生小心剥离粘连组织,彻底清除坏死眼球内容物,将直径22毫米的羟基磷灰石义眼座精准植入眼眶肌锥腔。1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未出现术中大出血等并发症。术后晓钧恢复良好,计划一个月左右定制个性化义眼片。
患者及家属感动不已:大过年的,医务工作者还默默坚守岗位,收治伤重患者。他们给医生包了一个“红包”。熊成医生坚决拒收:“治病救人是我们的本分,这份信任就是最好的新年礼物。”
眼外伤科普:黄金救治期与防护要点
正值春节假期,眼外伤患者增多。深圳市眼科医院统计显示,春节前后因烟花爆竹、儿童嬉闹导致的眼外伤激增。医生提醒,眼外伤需及时就医,如果在伤后6小时内完成清创缝合,可显著降低致残率;而延误治疗可能导致眼球摘除等不良结局。
眼外伤有“三重致命威胁”:
1.直接结构破坏:锐器刺伤、钝挫伤可致角膜穿孔、晶状体脱位,严重者出现眼球破裂;
2.感染性并发症:开放性损伤易引发细菌性眼内炎,48小时内未规范治疗可致永久失明;
3. 交感性眼炎:常见单眼外伤后2周-2月,另一健康眼可能发生自身免疫性炎症,致盲率较高。
急救“四要四不要”原则
✅ 要立即用清洁纱布轻轻覆盖伤眼,避免挤压;
✅ 要尽快到具备眼科急诊资质的正规医院就诊;
✅ 要详细告知医生受伤经过及既往眼病史;
✅ 要严格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
❌ 不要自行冲洗眼睛(化学伤除外);
❌ 不要试图取出嵌入眼球的异物;
❌ 不要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
❌ 不要因恐惧延误就医。
来源 | 晶报APP
记者:范劭华
编辑:周晓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