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村,只有62户277人,却有着汉族、哈尼族、彝族、傣族、拉祜族、基洛族6个民族在此聚居;
一个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两亩,“没有”耕地也没有一个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这里是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联珠镇曼海村,北回归线在此穿过,太阳从此地“转身”。这里有着迷人的自然风景和多彩的民族文化,宛如一个世外桃源。
曾经,这里虽风景秀美,但基础设施薄弱让发展深陷困境;有着绚丽的多民族融合文化,却有着17户离乡,“特色”鲜有人知。
如今,曼海村凭借着迷人的自然风景和多彩的民族文化,抓住云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和普洱市共建“创业之城”的机遇,蹚出了一条“创业路”,逐渐让村民的幸福梦也从此“转身”。
近年来,曼海借着片区发展大势,充分发挥曼海自然村区位、集体土地用地、非遗文化竹编等优势,探索“农、文、旅、教”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的生态可持续发展路径,盘活乡村资源,提高居民收入,打造出增收致富的幸福新农村。
“我们通过引入专业的设计团队,从规划设计、建设设施、运营管理起步,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等一系列改革,将村子变成了一个‘经营场所’,形成新型发展业态。”曼海村负责人介绍道。
村子变成了“经营场所”,让村民纷纷加入了“改造大军”,发展起了庭院经济。
村民李成梅在曼海经营了一家名为“豆花小院”的小店,在她的苦心经营下,小店成为了曼海的网红打卡点,只要游客一到曼海,她家的茶水豆花、花生凉粉成了必吃的美食之一。
李成梅的豆花小店。(墨江融媒供图)
为什么要经营豆花、凉粉?“是村里的一户一策方案,让我选择了经营本地的特色小吃,村子里提供贷款支持、店铺指导和技能培训等,如今我的小店打出了名气,收入也越来越好,也算过上了幸福日子。”李成梅说。
凭借着为人真诚和童叟无欺,李成梅积累了良好的口碑,日子在向着幸福的方向发展。
日子不断幸福的,不止李成梅一人。在曼海村,返乡青年李梦兰也在书写自己的幸福日子。
从参加村里的在外务工青年座谈会,以及感受到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李梦兰意识到村子已不再是那个“贫瘠”的落后村庄,而是一片充满机遇的创业热土。
2023年李梦兰返乡并在曼海开了一家小商店,由于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和营销策略,生意一直不温不火,面临着经营的压力。
去年,在墨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联珠镇片区客户经理的帮助下,她的店铺进行了整体升级改造,生意逐渐有了起色。
“他们的服务不错嘞!”李梦兰笑着说。在客户经理的建议和帮助下,店铺里多了竹编、扎染、刺绣、陶艺等非遗产品和普洱茶、紫米等特色农产品……“下一步我要争当曼海的第一个‘云香印象’加盟终端。”她说。
“政策越来越好,日子也越来越幸福。”这是曼海村62户277人共同的心声。同时,他们也见证了曼海村的巨大变化:曾经的泥巴路变成了宽阔的硬化路;曾经的无人问津到如今的游客纷至沓来……
曼海古村落一角。(墨江融媒供图)
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了回乡创业发展,为曼海村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
建设美丽乡村、幸福曼海需要共同努力。“未来,随着配套设施的健全,这里的游客会越来越多。人气旺,生意好,幸福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李梦兰自豪地说道。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曼海人必将书写更多关于“乡愁”与幸福的故事。而曼海村,也将因这些“创业者”而更加繁荣、更加多彩。(文/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