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为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023年5月,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方案》,要求各地各校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健全推进机制,不断将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引向深入。我们一起来看地方和学校的阶段性经验与做法——
202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指出,要“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打造一批‘大思政课’品牌”。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运用项目化学习赋能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探索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坚持用大庆精神铸魂、铁人精神育人,系统整合社会思政育人资源,构建起“1256”大思政育人体系,有效提升了思政教育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功能,培养了学生的政治素养和关键能力。
大庆实验中学“1256”大思政育人体系将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思想内化为学校办学的核心理念,把“集大成、得智慧”的科学思维与“求实创新、为国奉献”的大庆精神深度融合,确立了“传承铁人精神、追求大成智慧”(有家国情怀、有创新能力、有过硬本领、有责任担当)的实验学子的培养目标,凝练了“为学报国、拼搏奉献、敢为人先、求真致精”的实验精神,形成了“价值引领-知识贯通-实践迭代”三阶育人逻辑。该体系以大思政为核心,将铁人精神、科学家精神贯穿课程与活动设计之中,促进家国情怀、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的有机统一,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一、建设一体化组织体系,汇聚各方主体合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大庆实验中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将其作为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纳入学校重点任务推进落实。在大庆市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帮助下,学校牵头与东北石油大学、大庆市祥阁学校、兰德学校组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协作体,开启了大中小学“同上一节思政课”的探索尝试。协作体内部形成“党委+党支部+思政教研室”的三级组织体系,凝练“领导挂帅、项目驱动、课题牵引、专家培训、种子先行、跟进指导、模型建构、辐射带动”的四段八步工作思路,压实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的教育责任,充分发挥校领导班子带头抓思政课建设的作用;搭建大中小学思政教学研讨会等学术交流平台,完善高中与其他学段思政课教师交流研修机制,使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各方主体携手并进、通力配合,确保育人效果最大化。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四段八部”工作思路
二、构建大思政育人体系,培育时代新人
高中思政教育是义务教育阶段和大学思政教育的桥梁,居于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中枢地位。大庆实验中学针对高中学生认知和思维特点,全面整合各种思政资源,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家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融汇贯通,构建“1256”大思政育人体系,引导学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中,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256”大思政育人体系
该体系以“一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为引领,立足两个主体(教师与学生协同共进),依托五大课程体系(学科素养课程、“两进”课程、志趣激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主题教育课程)实现认知奠基与价值渗透,通过六种育人路径(浸润式、项目式、体验式、主题式、泛在式、贯通式)形成“环境奠基—思维激活—行为转化—价值升华”的螺旋上升大思政育人格局。
学校重视思政育人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构建“五环”大思政课程,打造“行走的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学科素养课程深入挖掘学科育人价值,通过数理思维、人文积淀等模块构建学生基础性知识框架,在课程思政中实现“传知”与“育人”的统一。“两进”课程把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融入学校社团活动、“三节三礼”、思政课教学、主题班团会、研学实践中,通过举办铁人事迹报告会、组织铁人事迹图片展、演出话剧《永远的铁人》、创作歌曲《致敬铁人》、排练会战主题大型团体操、开展《石油魂——石油精神和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主题宣讲,召开“传承铁人精神、争做时代先锋”主题班会和“赓续铁人荣光、汇聚青春力量”主题团课、重走铁人路红色研学等系列活动,对学生进行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绘制“两进”课程育人“同心圆”。志趣激发课程以“油田基因铸魂、跨界思维赋能、真实问题砺能”为逻辑主线,开展跨学科项目化学习,激活学生个体潜能与兴趣方向,催化形成个性化发展路径。综合实践课程依托本土区域资源,通过组织学生参与公共实践,推动知识向能力转化。主题教育课程围绕家国情怀、全球胜任力等维度系统设计,使学生价值认知逐步内化为行动自觉。
六种育人路径构建螺旋上升的大思政育人格局。浸润式育人通过校园文化场域,涵养学生价值底色。项目式育人以真实问题解决驱动深度思维,引导学生在破解现实难题中锤炼批判性思维。体验式育人通过志愿服务、红色基地实践熔铸知行合一。主题式育人以阶梯式专题统领价值升华。泛在式育人依托数字平台,突破时空限制,实现全域浸润。贯通式育人整合知识、能力与价值目标,构建终身发展闭环。六种路径相互协同,相辅相成,彰显大思政教育守正创新的时代品格。
三、创新思政课教学范式,强化课程育人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大庆实验中学持续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实效。
(一)完善“1+N”思政课程内容一体化的教学体系
教学内容一体化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和关键。学校思政课教师对小学、初中、高中、大学思政课教学内容要素构成进行分学段分析,共梳理出“1+N”类课程(“1”指国家课程,包括一级内容要素6个、二级内容要素13个、三级内容要素36个;“N”指学校开发性课程,包括本土文化类课程、热点类课程、实践类课程等),并与协作校思政课教师举办“同备一节课、同上一节课”等交流活动,依据青少年成长规律和教育梯次原则,针对同一教学内容,探索构建循序渐进、逐步深化的教学体系,共同提高思政课的育人效果。

▲“1+N”思政课程内容一体化
例如,学校以纪念铁人诞辰百年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颁布为契机,通过开展“传承铁人精神 厚植爱国情怀”主题思政课,实施学段衔接特色教学:小学以艺术形式启蒙情感,初中通过实践活动深化认同,高中采取项目化学习提升素养,大学侧重理论思辨强化担当意识。该模式有效促进协作校课程共建共享,提升了思政课一体化育人实效。
(二)创新思政课教学方式一体化的教学范式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指出,要“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劳动经历有机结合,让学生在社会实践的历练中、在自主辨析的思考中感悟真理的力量”。大庆实验中学针对学生善于学习、乐于探究、自主建构能力强以及思想活跃、自我意识强的特点,依托省级教研专项课题《新课改背景下项目化学习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实践研究》,开展思政学科项目化学习,让学生在生动的学习实践中理解理论,提升政治素养。该研究获大庆市第三届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被评为“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示范课题”,在省、市教师发展学院及大中小学协作校培训活动中进行交流分享。

▲思想政治学科项目化学习实施流程
例如,学校创新开展“创办依法 经营有道”项目化教学,以“实验中学东门咖啡店经营策划”为实践载体,通过两周的项目化学习,引导学生完成从树立自主创业意识到市场竞争规则认知、从坚持道德底线到恪守法律红线的全方位体验,形成《实验中学东门咖啡店经营策划书》。学生学习兴趣明显提升,课堂育人效果明显改善。
新时代赋予思政教育新使命。大庆实验中学将持续完善“1256”大思政育人体系,以项目化推进铸魂工程,用实践性提升育人成效,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精神灯塔”,打造具有实验特色的思政教育新范式,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作出应有贡献!
(作者: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 孙梅,赵胤)
来源:课程教材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