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心写就柳体书法的现代传承
本报记者 张梦焕
在铜川,说起书法,无人不知柳公权,说起柳体传承,无人不知柳公权书法学校。
因大力传承、弘扬柳体书法,培养了众多书法学生,该校初步在书法教育领域形成较好的品牌。2024年,经海量筛选,柳公权书法学校从全国千百家书法培训学校中脱颖而出,创始人周扬帆也被央视《中国品牌故事》栏目选中,拍摄了柳公权书法教育短片,讲述了他用笔墨书写传统和创新的传奇。
柳公权是唐朝中期的书法家,家在京兆华原(陕西耀州),擅长书法,所创柳体骨力遒劲,结构严谨,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后世也有“颜筋柳骨”的美誉。
柳体书法因高度成熟和完美,学习者在掌握其技法上面临极大挑战,因而学习者皆畏惧其难。7岁时,还是孩童的周扬帆就爱上了书法,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对写毛笔字、学柳体非常入迷,因刻苦练习,久而久之,他的字越写越好,也时常因一手好字被人夸赞。“年轻时,因为写得一手好字才有了调动、升职的机会,后来辞职、创办柳公权书法学校也是因为心中对柳体书法的一种执念。”周扬帆告诉记者。
练习书法,离不开习字格。但书法初学者往往对字体的大小、笔画位置、行列间距难以把控,在长期的书法练习中,周扬帆研究出一套新的书法练字体系——圆型习字格,受到书法界专业人士的广泛认可,并获得3项国家专利,填补了我市书法类的专利空白。
周扬帆告诉记者,与传统的“米字格”“田字格”不同的是,圆型习字格就像一个圆形钟表(或罗盘)一样,内有线条构造,能够对字形大小及笔画位置、角度、长度进行精确定位和量化,解决了初学者起笔、收笔位置不准、字形大小不均、字位偏移不居中等诸多常见问题,能够让习字初学者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写出漂亮、美观的字体,从而树立自信,提高书法练习兴趣。
既为学者,亦为师长,2012年,周扬帆抱着严谨负责的态度,拜见了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钟明善,了解完周扬帆编撰的系统教学理论后,钟明善给予了高度评价,并欣然题字,勉励推广。
在周扬帆看来,“柳公权不但字写得好,而且他宣扬的‘心正则笔正’的思想,更是非常契合当今的时代精神,铜川作为柳公权的故乡,我有义务传承并发扬柳体书法。”
2017年,强烈的使命感促使已经48岁的周扬帆辞去公职,毅然决然走上了传承柳体书法的道路。“当时,领导挽留了很久,但那时我觉得必须走上这条路,让更多人了解、学习、传承柳体书法,我必须完成这个使命。”在周扬帆看来,这是他人生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决定。
近8年来,柳公权书法学校如雨后春笋不断涌现,目前已有20多个分校,分布在铜川、西安、咸阳等地,柳公权书法教育也成为一个颇具知名度的书法品牌。
书法看着是舞文弄墨,实则磨的是心性,练的是修养,对于周扬帆来说,“创办柳公权书法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更多学子受益,让柳公权书法以及‘心正则笔正’的思想继续传承下去。”
为了勉励学生,柳公权书法学校各校区对成绩优异的学子发放激励卡和奖学金,学期结束后,学生可凭借积攒的卡片兑换等价金额的学习用品或学费,获得全国、省级书法奖项的学生可得到奖学金;为了锻炼学生、增强他们书写的自信,学校还在春节等重大传统节日带领学生走进社区,义务为老百姓写春联、献爱心。
书法二字书在前,法在后,缺一不可,如果说周扬帆的前半生是在柳体的书写中探寻理想,而今布道授业,就是他参悟书法技法之后,向着传承柳体,打造中国书法教育大品牌的宏伟目标而不断奋斗的执着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