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说新时代”:广美“艺术思政”的“新气象新作为”
艺术频道
关注文化艺术动态
2025-03-21 12:28
关注

在当下,学校思政课建设如何展现“新气象新作为”备受关注。近期,广州美术学院录制的短视频系列“画说新时代”,为这一领域提供了极具价值的鲜活范例。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在学校党委与纪委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广州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徐平华精心筛选了十二幅当代美术名家的经典之作,以此为蓝本录制了十二集 “画说新时代” 短视频。这些短视频以小见大,生动呈现了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

“画说新时代” 堪称广州美术学院 “艺术思政” 研究的崭新成果。在全媒体时代,手机普及,短视频深受大众喜爱。该系列短视频巧妙利用艺术作品以美促善、以情动人、润物无声的特性,秉持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相结合的原则,将美术经典转化为3至5分钟的短视频,艺术地反映新时代伟大成就,创新思政课建设模式,育人效果显著。目前,已有十二集成功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其在“新气象新作为”方面实现了三重创新。

林蓝《诗经——长歌清唱》

思政教育与美育融合之创新

广州美术学院短视频系列“画中有话”弘扬了该校“红色美术的先锋”传统,充分发挥美术经典育人功能,彰显教学方法创新。而“画说新时代”的独特创新点在于“短视频传播”,实现育人载体的革新。全媒体时代,短视频风靡,“画说新时代”短小精悍、史料详实、视觉效果丰富,借助智能手机传播,具备传播快、时效佳、影响大的优势,深受大众尤其是年轻人青睐,搭建起高校教育辐射社会大众的桥梁,拓展网络育人空间与阵地,创新教育载体。

“画说新时代”坚持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统一,恰似十二集“德艺相济”“美善相谐”的精致微美育课。以短视频《诗经 —— 长歌清唱》为例,讲好文化自信并非易事,此短视频却生动展现了将《诗经》等中华古典文学魅力以美术形式进行当代视觉呈现的探索。

创作者表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与热爱是创作的初心与动力。通过视频形式与现代光影技术,动态立体展现古老经典的审美意境,让观众仿若置身画中,梦回先秦,油然而生文化自信,堪称一堂美轮美奂的微美育课,极大提升育人感染力。总之,思政教育与美育融合,“以美促善”“以艺感人”,是“画说新时代”取得良好育人效果的关键所在。

范勃 郭祖昌 林锋《创办经济特区》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之创举

长期以来,艺术院校存在艺术教育与思政教育分离的现象。为此,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消除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问题迫在眉睫。“画说新时代”在此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参与录制的教师达10人,涵盖思政教师、专业教师以及校领导,大家协同合作完成十二集短视频录制。

以《创办经济特区》的录制为例,展现了广州美术学院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发展的努力。时间紧迫,寻找契合重大主题的名作困难重重,而《创办经济特区》因艺术性、时代性与主题性的完美统一脱颖而出。其意义在于重温历史,激励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深圳建设与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助力全面深化改革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

在文本写作过程中,思政老师与作者、专业教师从不同视角反复研讨、精心打磨,最终形成兼具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且言简意赅的文本,为视频录制奠定坚实基础。如今,《创办经济特区》等视频已应用于思政课与专业课教学,为全国高校尤其是艺术院校提供了宝贵经验。

宋光智 李长兴 乔路遥《深圳·生机勃勃》

“艺术思政” 教研相长之尝试

2019年11月,在第十届全国艺术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讨会上,广州美术学院率先提出 “艺术思政” 概念,指出其不仅是教学方式,更是新研究领域,为艺术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指明方向。

事实上,“艺术思政”属于“德治”范畴,涵盖教学与科研两层含义,缺一不可。当下,需从教学深入理论研究与学科建设,为教学提供学理支撑,实现教研相长。“画说新时代”体现了广州美术学院这方面的努力。每集虽篇幅短小,但要做到思想性、艺术性、时代性融合,融通美术与思政学科并非易事,离不开 “艺术思政”长期理论积淀与学理支持。

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多年来秉持以思政教育为核心,以艺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辅助的“一体两翼”思政教研模式,开拓多个研究领域,为“艺术思政”研究筑牢理论根基,“画说新时代”正是其教研相长的成果体现。

以短视频《长江之歌》文本为例,其融入国画审美与鉴赏知识以及中国哲学素养。庄子云 “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该短视频将国画意境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成为生态文明教育的优秀范例,彰显“艺术思政”长期教研相长的重要性。

广州美术学院“画说新时代”在思政课建设方面展现的“新气象新作为”,为发挥“思政引领力”提供了生动且极具借鉴意义的案例。相信在未来,在艺术的滋养下,思政教育将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培养出更多兼具艺术才华与高尚品德的新时代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文】麻煜科

【图】广州美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提供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