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县旧司镇:新农人逐梦“兴农路”
恩施日报
权威 责任 服务
2025-03-31 12:25
关注

在来凤县旧司镇大坝村,有位54岁的新农人,他放弃百万年薪,返乡扎根农村,以现代理念耕耘田野,用产业融合激活乡村经济。他叫李平友,既是新农人,也是乡村振兴的“领头雁”。

李平友中等个头,皮肤黝黑,手指粗壮,孔武有力。几年前,他还在福建泉州一家企业担任高管。

“我热爱农业,感觉只有生活在田野中才能激发出自己的能量。看到庄稼一天天生长,我就自然产生一种成就感和舒适感。”李平友说。

2020年9月,在福建泉州一家鞋厂担任高管的李平友做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决定:辞去年薪百万元的工作,回到家乡大坝村创业。面对亲友的不解,他坚定地说:“我想用在外积累的资源和经验,为家乡做点事。”

他成立来凤县薛家桥鸿运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700余亩,种植大豆、玉米、水稻等作物。2024年,合作社迎来丰收:稻谷产量25万公斤,总收入80万元,纯利润20万元。

为鼓励李平友深耕现代农业,来凤县农业农村局为合作社配置旋耕机、播种机等5台农机设备,并发放20万元农业示范基地补贴,助力他迈出机械化、规模化生产的关键一步。

今年,李平友的农业版图升级:套种玉米、大豆200亩,种植百合160亩、生姜150亩、水稻500亩,形成多品类、高附加值的种植结构;养殖黑香猪母猪20多头、仔猪160多头,利用山泉水养殖淡水鱼,承包鱼塘30亩,实现种养循环。

李平友还将目光投向乡村旅游和数字经济——投资200万元打造民宿、开办农家乐,实现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融合发展。目前,他正筹建网络直播基地,计划通过电商平台推广农产品。

“农业发展不能只靠‘面朝黄土’,更要‘三产融合’。”李平友坦言,民宿和直播基地是他探索“农业+文旅+电商”模式的新尝试,目标是让农田变景区、农房变客房、手机变农具。

在李平友的带动下,大坝村不少村民拓宽了增收路径:8名村民长期在合作社就业,人均月工资2100元;农忙时节,10余名村民通过兼职日结(80元/天至100元/天)增收。

对于未来,李平友雄心勃勃: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培养本地“三农”主播。“我的目标是打造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全产业链,让更多乡亲共享现代农业红利。”李平友说。(全媒体记者 牟 凡 通讯员 田代芝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