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科技大学举办“测天量地连节气,观象授时扬新风”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
史书记载,古人经天纬地,执规矩量准绳,水运观天,鼓车记里,以各种方式对世界进行丈量观测,与天文地理、自然节气等知识信息相结合,产生了务实可用的测绘方法,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测绘之学。
在古代测绘方法被先进技术全面取代的今天,山东科技大学作为一所研发了海洋测量技术与方法、高分卫星数据处理系统等科研成果的高校,却反其道而行之,通过举办古代测绘学相关主题活动,带领同学们深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科技之美。
4月15日,山东科技大学测绘学院“测天量地连节气,观象授时扬新风”二十四节气主题活动开幕。200余名师生代表在“竞答探秘”“古韵传情”“匠心工坊”三大主题板块中穿梭体验,用心感受测绘学科与节气文化的深层关联。
在“竞答探秘”环节,一场以《周髀算经》圭表测影法为切入点的竞答比赛已到赛点,同学们在设置关卡中围绕古代日晷测算节气与现代卫星定位技术的对比展开问答,以敏捷应对揭示从“立杆测影”到北斗导航的时空测量演进史;“古韵传情”展区的陈列元代郭守敬《授时历》手稿复刻件前,围观的同学久久不愿散去,参观辅以陆游“时雨及芒种”与李白“北斗酌美酒”诗句的时空对话,构建起跨越千年的测绘诗学体系;“匠心工坊”创新性还原古代测绘工匠精神,通过染韵、砂瓶画、烧锡工艺、艾草等非遗体验,师生们运用传统漆艺绘制《禹迹图》式节气地形,将现代经纬仪构造融入掐丝珐琅工艺……从大禹治水时期的简单工具到元朝郭守敬的海平面基准测量,中国古代测绘技术一直在进步,曾在天文观测、治水防洪、田地丈量、城市规划、军事防备等多个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些早已隐没在历史长卷之中的古代测绘技术,如今在高校校园中重焕生机。在完成各项竞赛和体验之后,测绘工程24级学生代可欣感叹:“二十四节气不仅是农耕文明的智慧,更是古人测天量地的成果。作为测绘学子,我们要传承先辈的探索精神,用科技为传统文化注入新活力。”
测绘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吴昊表示,本主题活动是以“时空测量”为轴线串联古今智慧,在学习体验中为同学们重现了一部鲜活的中国古代测绘史。今后更将持续深化“专业+文化”育人模式,在科技考古、数字人文等领域探索学科交叉新路径,培养兼具工程精度与人文温度的新时代测绘人才。(来源:山东科技大学 通讯员:孙金香 曹梦婷 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