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2日,一场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为主题的2025年度北仑区“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在当地滨港商业广场拉开帷幕,吸引来自高校师生、社区工作者、应急志愿者及市民群众千余人参与。该活动旨在聚焦“线上+线下”多元场景融合,构建“知识传播—技能实训—全民参与”的立体化防灾减灾科普矩阵,共筑城市安全发展的基层防线。
相关安全设备展示
在舞台展示区,北仑区大碶街道学苑社区“社区合伙人”、宁波市金牌讲解员王心怡通过“5・12防灾减灾日”宣传倡议、灾害应对故事分享等多元形式,结合互动体验,在现场营造兼具知识性与趣味性防灾减灾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在科普演示区,北仑区消防救援局为市民带来消防车设备、灭火演示及结绳逃生体验,展示硬核装备与实战技巧。北仑区尖锋应急救援队结合水上机器人等科技装备,讲解洪涝灾害中的自救互救要点。北仑区红十字会则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教学,现场演示心肺复苏、AED设备使用等“救命技能”。在宣传资料派发区,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发动30余名师生志愿者组成宣传小队,向市民、商户发放精心编印的“自然灾害防御指南”等便携式宣传资料5000余份。
现场,各展示场景吸引众人驻足
当天,防灾减灾“大讲堂”的推出,同样让许多市民收获满满。聚焦灾害性天气的形成特点、预警信号以及防御措施等,北仑区气象局工作人员开展专题讲解,并强化“知风险、会避险”的科学应对能力。
“没想到防灾知识还能这么有意思!”带着孩子来参加活动的王文琪直呼“大开眼界”,“刚才在舞台上听到台风警报声模拟,才发现不同级别的预警声音原来有这么明显的区别,以后听到就能知道该做哪些准备了。”
值得关注的是,活动还同步启动“云端”传播矩阵,宁波职业技术学院青年大学生志愿者通过抖音、微博平台发起#北仑防灾青年说#话题挑战,用直播镜头实时捕捉现场的教学演示与互动瞬间,让网友通过“云端讲解员”同步参与这场“安全公开课”。
“从理论科普到实操演练,从线下体验到线上传播,我们希望构建‘全场景、全周期、全人群’的防灾减灾教育生态。”宁波市北仑区应急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李凯松表示,此次活动既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又通过“防灾冷知识”趣味科普等年轻化表达推动安全文化融入城市肌理,这种聚焦需求差异的精准化科普路径、兼顾传统与创新的传播矩阵构建,为城市提升灾害防治韧性提供了可复制的基层实践范式。
记者 陈烨 通讯员 章坚 顾维娜 张日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