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骤停,黄金四分钟:心肺复苏术自救互救指南
国民健康科技宣教平台
国民健康科技宣教服务平台是面向医药卫生领域,以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需求”为导向、以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为立足点的宣教、科普平台,汇聚健康中国的的科技力量,服务公共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2025-05-16 07:59
关注

1.心脏骤停的紧急性与黄金四分钟

心脏骤停,这一突如其来的生命危机,往往让人措手不及。它意味着心脏突然停止跳动,血液循环瞬间中断,身体各器官面临缺血缺氧的严重威胁。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时间就是生命。医学研究表明,心脏骤停后的前四分钟,是挽救生命的黄金时间。这四分钟内,如果能迅速实施心肺复苏术(CPR),患者的存活率将大幅提升。因此,了解并掌握心肺复苏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它可能在关键时刻成为救人一命的“神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时刻保持警惕,留意身边人是否出现心脏骤停的迹象,如突然倒地、意识丧失、呼吸停止等。一旦发现,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同时开始心肺复苏术,为患者的生命争取宝贵时间。

2.心肺复苏术的基本步骤与要点

心肺复苏术主要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三个步骤。胸外按压是心肺复苏术的核心,它要求按压者双手交叠,放在患者胸骨中下段,用力向下按压,按压深度约为5-6厘米,频率保持在每分钟100-120次。开放气道则是为了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便于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则是通过口对口或口对鼻的方式,向患者肺内吹入空气,帮助其恢复呼吸。在实施心肺复苏术时,要注意保持按压与吹气的比例,通常为30:2,即每按压30次,吹气2次。同时,要确保按压力度适中,既不过轻也不过重,以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此外,按压过程中要尽量避免中断,以免影响复苏效果。

3.心肺复苏术的注意事项与常见误区

心肺复苏(CPR)是抢救心跳停止病人生命的重要手段。在实施心脏复苏法时,应谨记几个要点。保证病人平躺在坚实平整的地板上是非常重要的。这是由于胸腔内压必须要有充足的力量来支持,而坚实的地板则能保证压力的产生。此时,推压者可站立或屈膝于病人肩侧,方便手术,并可确保压力的准确与力量。做人工呼吸时,一定要镇静,要集中注意力。在突发事件中,人总是会出现慌乱和慌乱,但是 CPR对精准和力度的要求很高。所以,按摩师要做好深呼吸,让自己的心情平静下来,把注意力集中在手术的每个环节上。但是,很多人对心肺复苏都有误解。有些人以为 CPR只能由专家来做,实际上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其实,在遇到突发事件时,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心肺复苏法说难也不难,难就难在大胆的去做,去做。

4.心肺复苏术的培训与普及

为了提高心肺复苏术的普及率和成功率,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医疗机构可以定期举办心肺复苏术培训课程,向公众传授相关知识和技能。学校、企业等场所也可以组织员工和学生参加培训,提高他们的应急处理能力。

此外,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渠道普及心肺复苏术知识。同时,可以鼓励社区、志愿者组织等开展心肺复苏术普及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并掌握这项救命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关键时刻形成全民参与、共同救援的良好氛围。

5.心肺复苏术后的处理与后续关怀

虽然做了心脏复苏,但并不代表病人就安全了。在这种情况下,要严密观察病人的各项重要指标,如心率,血压,呼吸等。为保证病人的健康,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在这里,由医师为病人做详细的体检,根据病人的病情,为病人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同时,家庭成员、亲戚朋友要多关心、多关心、多支持,共同度过困难时期。另外,有心跳停止的病人,必须有规律的身体检查和检查,这样才能及早地察觉和解决身体的问题。总的来说,心肺复苏是保命的关键技术。只有这样,才能在突发事件发生的时候,快速地处理,才能为病人赢得宝贵的生命。为促进心肺复苏技术的推广与完善,营造安全和谐的社会氛围,发挥社会各方面的积极作用。

本文作者: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城北院区(杭州市老年病医院) 裘凯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