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式揭牌!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成立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民办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始创于1981年,2008年经教育部批准为普通本科院校,更名为“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2015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24年9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权加强建设单位”。
2025-06-20 10:31
关注

6月17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绍兴市级相关部门领导、在绍高校代表,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校长徐真华、特聘教授费君清、常务副校长魏小琳、校长助理朱新福,以及研究院专家、各职能部门和二级学院负责人、教师代表参加揭牌仪式。

服务国家战略,构建学科交叉融合的研究新范式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办学44年来,已形成了以外语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其中有2个省级一流学科、4个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徐真华在致辞中指出,成立世界文学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既是学校优化学科建设、发展新兴学科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学校顺应时代需求、服务国家战略的又一具体实践,更是学校打造“中国民办大学卓越品牌”迈出的坚实有力的崭新一步。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复杂多变,人类社会面临着诸多共同挑战。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深入开展世界文学与区域国别研究,对于更好地认识世界、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与社会,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徐真华表示,世界文学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将整合学校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经济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资源,构建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聚焦“一带一路”建设、文明交流互鉴、浙江开放发展、企业出海等热点,深入研究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情况,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决策建议,助推浙江省高水平建设“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建设。同时加强对世界文学经典作品的研究和译介,促进中外文学交流与合作。

引育并举,打造高水平研究团队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于2017年先后成立外国语言文化研究院、东北亚研究中心、非洲大湖区研究中心,其中东北亚研究中心、非洲大湖区研究中心成功获批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东北亚研究中心入选浙江省“一带一路”智库联盟成员单位。研究中心聘请了一批来自中国社科院、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高校的专家学者担任负责人和首席专家。几年来,研究中心专家团队带领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获批国家级课题23项、省部级和市厅级课题16项,有40余篇资政报告获得中央部委和省、市领导肯定性批示。本次成立的世界文学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是在前期“一院两中心”的基础上整合,主要是为了更好地统筹利用学校的优势学科资源和人才资源,搭建一个跨学院、跨学科、综合性的研究平台。学校将继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的力度,不断吸引国内外优秀的专家学者加入研究院。

文明互鉴,构建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与国际话语权

世界文学与区域国别研究院院长朱新福、东北亚研究中心主任邱鸣、中外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贵苍、非洲大湖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刘成富分别作了专题发言。朱新福系统阐述了研究院的架构布局与发展蓝图,明确研究院将打造成为学校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他强调,研究院不仅深耕外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更将围绕区域国别研究和智库建设需求展开全方位探索,着力突破"西方中心主义"范式,构建彰显中国自主性的知识体系与国际话语权。同时,将积极服务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产出高质量研究成果,并将其有效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能力,为政府决策与企业发展提供坚实参考。此外,研究院还将融合学校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等方面资源,紧密合作,助力更多青年教师在教学之余投身科研,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双重提升。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与区域国别研究院的成立,不仅是该校学科建设的重要里程碑,更标志着我国世界文学与区域国别领域又增添了一支特色鲜明的生力军。随着研究院正式运转,将为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服务国家对外战略提供持续智力支持。正如徐真华校长所言:“期待各位专家胸怀国之大者、主动担当作为,深入开展世界文学与区域国别研究,多出成果、出大成果,努力把研究院打造成为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世界文学与区域国别研究学术高地和高端智库。”

通讯员:吴一凡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