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拥有26年党龄的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教授、教师党支部书记崔向平,始终将党性修养与师德涵养紧密结合。她深刻理解:“‘四有好老师’是职业坐标,‘党员标准’是政治灵魂。它们统一于立德树人的每一节课堂、每一次科研、每一项育人实践。”
多年来,崔向平积极探索运用数字技术赋能教育,尤其在传承红色基因、创新党员教育、深化党建育人方面做出了贡献。
赴甘肃省简牍博物馆开展支部活动
数字赋能,焕活红色基因与党员教育
2025年初,《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拓展网络育人阵地”“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而崔向平的探索早已启程。她主持建设的《甘肃省红色教育资源》在线教程,通过微视频将本土革命史转化为青春养分。“兰大七烈士”的铮铮铁骨,“中山桥”在抗战烽烟中的坚韧身影,“南梁精神”的血脉传承——这些曾经沉睡于文献的故事,在她的团队手中被数字技术唤醒。
作为红色文化传承研究中心主任,崔向平的视野从甘肃延展至全国。在中心成员的协作下,《全国100个数字化红色教育基地》逐步成型。创作过程严谨而创新:研读史料形成专业脚本,整合散落的图片与影像素材,最终以真人讲解或数字人出镜赋予历史温度。“数字化不是对传统的替代,而是让红色基因在新时代‘活’起来。”崔向平强调其核心价值在于,“把人物-事件-精神编织成知识网络,让青年在数字化资源学习中潜移默化地传承红色基因,筑牢信仰根基。”
“技术打破了时空壁垒,让我们在构建红色知识网络的过程中,更深刻地感受到精神的震撼力。”参与项目的研究生唐甜深有感触地说。
当编程遇见党性教育,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崔向平主讲的《Blockly创意趣味编程》给出了答案。这门省级一流课程在2023年6月登上“学习强国”平台,单集播放量突破19.1万次。课程爆红的背后,是她对党员学习需求的精准洞察。
课程设计的精妙在于:Blockly语言如“数字拼图”,让零基础党员拖拽模块即可编程;游戏化案例则培养“问题分解-步骤设计-调试优化”的计算思维。广大党员和非专业学习者通过Blockly创意趣味编程建立的“问题分解-步骤设计-调试优化”思维模式,可迁移至日常工作、生活等场景,实现从“技术学习”到“思维升级”的深层价值转化。
崔向平主讲《Blockly创意趣味编程》登上“学习强国”平台
党建引航,深耕融合育人与辐射引领
崔向平致力于将党建工作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度融合。结合高等教育研究院的“树帜讲堂”及相关学术会议,开展支部活动,切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师党支部积极引导党员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邬大光教授设立“夏兰基金”支持研究院师生潜心科研,推动研究院发展,赵春晖书记带队主动帮扶甘肃省地县中学,为靖远四中等学校制定发展规划,评价体系及培训方案等。
思想建设是崔向平筑牢支部根基的关键。线上线下融合学习、观看《榜样8》专题片、参观甘肃简牍博物馆…丰富的形式让党的理论“活”起来。在她看来,党建工作与红色资源建设是天然同盟:“党建为红色教育定向导航,红色教育为党建提供生动载体。”
作为教学督导,崔向平尤其关注新教师的成长。她的听课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课堂细节,这些后来演化成她开发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工作坊》中的经典模块。
“崔老师的培训像手术刀。”青年教师耿乐乐印象深刻——她能用10分钟视频切片演示如何自然导入“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前景”话题,也会带着参训教师用手机APP现场制作教学微视频。
崔向平教授为新入职教师开展岗前培训
教师培训是她辐射更广的教育现场——近年受邀为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等单位组织的培训项目授课,为全国“信息技术2.0国培项目”培训教师近3万人次。中山大学党建公众号向本校党员推荐学习崔向平教授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课程视频。在兰州城市学院的讲座现场,她以《数字技术赋能教学资源开发与应用》为题,手把手指导教师将AI工具融入教学资源开发,点燃了在场教师的数字化转型热情。
中山大学党建公众号向本校党员推荐学习崔向平教授的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课程视频
当数字技术遇见红色基因,当党员使命融入教师初心,崔向平以不懈的探索和实践,生动诠释了如何用创新传承薪火,用技术赋能育人,走出一条富有时代特色的红色教育之路。
内容来源 | 兰州大学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文 | 曲倩倩 徐香楠
编辑 | 刘璇璇
责编 | 彭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