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色花”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青春着彩朱刘西,艺术赋能绘新篇
长安街读书会
相聚长安街,学习长安街(荐书荐刊荐文: @长安街读书会 )
2025-07-23 16:39
关注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引导青年学子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2025年7月3日至8日,潍坊学院美术学院“七色花”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在辅导员肖文玉老师的带领下,深入潍坊市昌乐县朱刘西村,圆满完成了为期6天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14名成员充分发挥美术专业特长,以艺术赋能乡村,为朱刘西村留下了亮丽的文化印记。

主题墙绘:画笔描绘振兴蓝图,艺术点亮美丽乡村

作为本次实践的重头戏,团队精心策划并实施了主题墙绘创作项目。活动前期,团队与朱刘西村村委紧密协作,实地考察并最终选定村内6面核心墙体。在村委的大力支持和提供的脚手架等安全保障下,队员们不畏酷暑,分组协作,挥洒青春汗水与艺术创意。

队员们围绕“乡村振兴”、“村庄特色”、“优秀传统文化”等主题进行创作。一幅幅构思精巧、色彩明快、寓意深远的画面跃然墙上:感人的事迹、淳朴的民风、奋进的足迹……原本单调的墙面华丽蝶变,成为传播文明、承载乡愁、展示新貌的“户外艺术画廊”。这6面总面积逾500平方米的墙绘,显著提升了村容村貌,初步形成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景观带,吸引了众多村民驻足欣赏、拍照留念。“画得真俊!看着心里就亮堂!”一位路过的村民由衷赞叹。

美育课堂与爱国宣讲:播撒美的种子,厚植爱国情怀

艺术服务乡村,更要惠及未来。7月7日上午,团队在朱刘西村村委会会议室,面向村内6-15岁儿童开设了“爱国宣讲与美育课堂”。团队成员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互动形式,深情讲述了“两弹一星”元勋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深入阐释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内核,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下爱国主义的种子。

随后,队员们发挥专业优势,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趣味盎然的美育实践课。通过简单易学的绘画技巧指导和手工制作环节,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发现美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孩子们兴致勃勃地拿起画笔,在欢声笑语中感受艺术的魅力,提升了审美素养和动手能力。

特色文创开发:挖掘乡土文化,共创发展新路

为探索文化赋能乡村的可持续路径,团队与朱刘西村村民代表进行了深度交流,双方携手启动了乡村主题文创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工作。围绕钥匙扣、手机壳、帆布包等实用载体,初步构思了融合朱刘西村文化符号和现代审美的系列设计稿。这些文创产品未来有望成为宣传朱刘西的新载体,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持久活力。

深入基层实践,彰显青春担当

本次实践活动是美术学院学子运用专业所学服务乡村建设的生动体现。在墙绘创作中,他们不仅美化了乡村人居环境,更在与村民的交流中深化了对乡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在美育课堂上,他们传递知识、点燃梦想,感受到教育的力量;在文创开发中,他们学习倾听村民心声,思考艺术如何真正服务于乡村发展需求。

指导教师肖文玉表示:“这次‘三下乡’是一次深刻的实践育人课。同学们用专业技能服务社会,在‘自找苦吃’中锤炼了意志品质,增强了服务国家战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美术学院将持续搭建平台,鼓励更多青年学子深入基层,用艺术才华点亮乡村,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此次“三下乡”活动,是美术学院推动实践育人的重要举措。它不仅为朱刘西村留下了“看得见”的文化景观和“摸得着”的创意雏形,更在青年学子心中刻下了服务乡村、建设家国的青春誓言。未来,潍坊学院美术学院将继续引导青年学子将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用艺术的力量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图文:“七色花”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