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湖北民族大学乡村振兴硒望健康传播行动恩施实践团联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彩虹”服务队与三峡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实践调查志愿者,走进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镇穿心岩村,以“青春赋能 乡村振兴”为主题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将健康知识、爱心关怀与文化滋养精准送达基层,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活动开篇,穿心岩村书记祝正明代表村民对两支队伍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他指出,高校带来的健康宣讲、普通话教学、文化互动等活动,精准对接了村民对健康生活的需求和孩子们对知识文化的渴望,期待更多青春力量扎根乡村,用爱心与专业为穿心岩发展添动力。
随后,团队邀请湖北民族大学临床疼痛学教授王松结合农村常见健康问题,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疼痛预防、日常保健知识,现场解答村民疑问,引导树立科学健康理念。恩施州兴蜂尚蜂业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郑开绪则为当地儿童捐献赠送爱心产品——恩施山花蜜,孩子们的笑容里满是温暖与喜悦。
教育帮扶与文化滋养同步开展。湖北民族大学乡村振兴硒望健康传播行动恩施实践团开设“一起来说普通话”特色课堂,通过趣味互动、情景模拟纠正发音、讲解词汇,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武汉大学“彩虹”服务队则开展兴趣音乐课堂,带领孩子们学唱《萱草花》,温柔旋律与纯真童声交织,丰富了乡村儿童的精神文化生活:三峡大学文学院研究生实践调查志愿者则为孩子们奉上一节文学创作课,研究生志愿者向秀峰讲授现代诗歌的创作方式并现场赋诗《父亲的手》为孩子们举例示范。
当日,湖北民族大学实践团还参与“地方·媒介·健康 第二届巴东野三关文学地理学研讨会”座谈。该校文学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御娇、学生科老师陈思义带领团队,与中国闻一多研究会会长兼武汉大学教授陈建军、湖北日报黎海滨、华中师范大学教授邹建军、湖北交通职业学院教授兼中诗网签约作家余后臣、恩施本地作家覃厚盾等专家学者,围绕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健康传播、地方文化挖掘等话题深入交流,为乡村健康与文化发展献策。
此次活动通过健康服务、教育帮扶与文化交流的有机融合,既为当地群众带来实际帮助,更以青春力量践行高校服务基层的责任担当,为乡村振兴注入持久动能。(通讯员 张雨洁 朱巧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