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7月,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赴合肥非遗“庐剧”艺术调研实践团队,怀着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敬意,前往安徽艺术学院戏剧学院,与庐剧青年名家牛静老师开展了一场内容丰富、意义深远的深入学习交流活动。团队成员们不仅有幸观摩了牛静老师对庐剧经典剧目《梁祝》中“十八相送”片段的精湛演绎,更是亲自参与到实践环节中,进行了现场演绎,深刻感受到了传统庐剧艺术的独特魅力。由此亦深刻体现了安徽师范大学与安徽艺术学院对安徽省本土非遗戏剧传承发展的重视与支持。
庐剧,旧称“倒七戏”,广泛流行于安徽省及其周边地区,深受当地民众的喜爱。它以其独特的唱、念、做、打为表演特点,融合了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了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梁祝》作为庐剧中最为经典的剧目之一,其感人至深的故事情节和优美的唱腔,尤其是“十八相送”这一片段,更是将庐剧艺术的精髓展现得淋漓尽致。
在牛静老师的大力支持和积极推动下,调研团队成员们获得了极为宝贵的学习机会,得以近距离接触并深入学习庐剧这一蕴含着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的地方戏曲。通过这次难得的体验,团队成员们不仅对庐剧的历史渊源、表演形式和艺术特色有了更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更是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传承的重要性。
牛静老师对《梁祝》这部经典剧目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在此次交流活动中,她首先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十八相送”这一经典片段的背景故事和艺术特色,深入剖析了角色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随后,她亲自示范了庐剧的唱腔、身段和表演技巧,其精湛的表演和深厚的艺术功底赢得了在场所有人的热烈掌声和由衷的赞叹。
在牛静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调研团队成员们纷纷上台,勇敢地尝试表演“十八相送”中的经典唱段和动作。尽管他们并非专业演员,但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自己的不懈努力下,每个人都能够基本掌握庐剧的表演风格,亲身体验到了传统戏曲艺术的独特魅力。
此次活动的意义不仅限于表演实践,调研团队还与牛静老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他们就庐剧的传承、发展以及如何让更多年轻人了解和喜爱庐剧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牛静老师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和表演经验,并鼓励年轻一代要勇于探索和创新,让庐剧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此次前往安徽艺术学院戏剧学院的学习交流活动,不仅让团队成员们对庐剧有了更为深刻和全面的认识,也极大地激发了他们对传统戏曲艺术的热爱和传承的热情。通过与牛静老师的互动学习,他们对庐剧的表演艺术有了更加直观和生动的体验,这将对他们的未来学习和研究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同学们通过这次深入学习交流活动,不仅亲身体验了庐剧这一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而且深刻理解了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的重要性。传统文化的传承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需要我们勇于探索和创新,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未来,同学们将继续致力于庐剧艺术的推广和传承工作,让更多人了解并欣赏到这一独特的传统艺术形式,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任菲雨、陈宇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