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村广场变实验室!大学生的“蓝眼泪”实验点燃儿童科学热情
长沙理工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为主,工、理、管、经、文、法、哲、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以本科、研究生教育为主体,具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博士学位授予权和硕士生推免权的多科性大学。学校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湖南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湖南省文明标兵单位、湖南省依法治校示范学校。
2025-07-27 08:50
关注

“哇!水变蓝了!像星星掉进瓶子里!”湖北省广水市关庙镇的广场上响起一片惊叹。近日,长沙理工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小小科学家”科普志愿队为当地孩子带来了一场神奇的“蓝眼泪”化学实验。

广场边的乒乓球台变身临时实验台,试剂瓶、矿泉水摆放整齐。“这不是魔法,是化学反应!”志愿者王桂涵话音刚落,立刻引来一群好奇的小脑袋。孩子们认真观察颜色变化,有的还提问“能做蓝色冰淇淋吗?”现场充满欢声笑语。

讲解未毕,孩子们已跃跃欲试。一名蓝衣男孩在志愿者指导下,小心混合试剂并搅拌。随着第一抹幽蓝在烧杯中亮起,大家一阵惊叹:“亮了!我的亮了!”男孩兴奋地举起泛着蓝光的烧杯。“当鲁米诺试剂遇到氧化剂,电子跃迁释放能量就发出蓝光。公安刑侦中的血迹检测正是利用这一原理。”志愿者王桂涵解释道。

实验区气氛热烈,一旁的“科学闯关台”也围满了孩子。他们踊跃回答“萤火虫为什么会发光”等问题,答对即可解锁新实验。围观家长频频点头,村民王大姐感慨:“感谢大学生把有趣的知识带进山村,开阔了孩子的眼界!”

“我们不仅传授知识,更希望播下好奇心的种子。”带队老师孟欣欣道出了团队九年来的初心。自2016年起,长沙理工大学“小小科学家”志愿科普队深入偏远山村、务工人员社区,足迹遍布湖南、青海、西藏、新疆等11省市23县34乡镇,行程逾5万公里,开展公益活动2000余场。(金淼 王桂涵 肖扬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