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世集团联合济南大学通过产教融合 共同培养国家物流领域战略紧缺人才
现代物流报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
2025-09-04 20:01
关注

随着物流行业不断向数智化方向转型,产业结构加速调整,就业结构发生相应变化,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已无法适应行业发展需求,高质量人才的精准供给成为刚需。在此背景下,产教融合成为打破校企资源壁垒、实现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的关键路径,而以产业人才标准为核心驱动的智慧课程体系重构,更成为从“被动适配产业”到“主动引领行业人才培养”的核心突破口。

山东盖世国际物流集团与济南大学在物流领域的产学研合作已历经十余年深耕,构建起从基础实践到高端研发的全链条合作体系,合作进程始终紧扣物流产业发展需求,以“适配”为起点、逐步向“引领”产业人才培养方向进阶。2007年,济南大学在盖世集团设立教学实践基地,首次将企业真实物流运营场景引入教学,实现“院校知识”与“产业实践”的初步衔接,完成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 “基础场景适配”。2015年,双方共建的物流工程硕士研究生合作培养基地获省级认定,标志着合作从“基础实践适配”升级为“高层次人才能力适配”,开始围绕物流行业技术升级需求,定制化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2020年,“济南大学-盖世物流山东省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获批立项,合作进入省级示范引领阶段。2021年,产教融合研究院揭牌,整合“政产学研金服用”七大要素,搭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的协同育人框架,为后续智慧课程体系重构奠定“资源适配”基础。2022年,双方参与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校企地青年创新平台项目签约,将重构后的智慧课程体系与国家战略需求对接,使课程标准既覆盖企业当前需求,又能引领黄河流域物流产业未来人才培养方向,为实现从“适配”到“引领”的跨越和产业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坚实支撑。

在这一产教融合合作深化进程中,济南大学充分发挥高校学术研究与人才培养优势,联动盖世集团的产业资源,以“产业人才标准”为核心驱动,通过“标准引领、校企协同、数智赋能”的人才培养新模式,推动智慧课程体系实现从“适配产业需求”到“引领产业发展”的重构升级。以该校陈宁宁老师为核心的教学科研团队,紧扣物流行业数智化转型下的产业人才标准,从AI仓储调度、智能路径规划等数智技术应用能力标准到“社会责任”“黄河流域物流绿色发展”等思政素养标准,构建起了涵盖“智慧教学平台搭建、AI技术实践应用、思政元素有机融入”的智慧课程体系,将产业人才标准转化为课程顶层设计逻辑,注入思政与AI融合元素,赋予课程“智慧化+思政化”特色,确保课程从源头对齐产业人才培养的标准与要求。在“校企协同”层面,团队以产业真实岗位标准为导向,依托盖世集团运营场景将前沿技术标准转化为教学案例,开发“企业真实项目+ AI模拟实训”模块,实现课程内容适配产业技术标准;同时搭建“动态评价与管理数字化”闭环机制,将产业价值观标准融入课程,引导学生树立适配产业需求的职业价值观。“数智赋能”则助力课程跨越升级,用AI技术将企业数智化场景转化为具象教学资源适配教学落地,再通过数据驱动的动态评价体系捕捉学生表现数据,校准教学策略,提前布局未来人才能力标准。最终持续推动人才培养适配产业岗位标准、教学内容适配产业技术标准、产教协同引领产业协同标准,打通“高校科研-企业实践-人才输出”全链条,既为国家物流战略紧缺人才培养提供支撑,更以重构课程体系引领行业人才标准升级,完整落地“产业人才标准驱动课程重构,从适配到引领”的路径。

济南大学与盖世集团的产教融合实践,以“产业人才标准驱动智慧课程体系重构”为核心,实现从“适配”到“引领”的突破。其打破传统校企合作局限,将“产业人才标准”融入“思政与AI融合”模式,培养的新质物流人才,既适配产业技术标准、掌握数智技能,又契合产业素养标准、兼具家国情怀与行业责任感,精准匹配国家“战略紧缺人才”要求。截至目前,双方联合培养的数十名研究生中,多人已参与盖世集团智能物流系统优化等核心项目,部分成果落地企业运营,形成“人才培养-技术创新-产业服务”闭环,既验证了课程体系对产业需求的适配性,更以实践范例引领物流领域产教融合向“以标准重构课程、以人才引领产业”方向发展。(刘志国 盖瑶琼)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