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山南麓的绿洲上,石榴花正绽放着灼灼光华。鲁东大学“石榴花开 丝路同行”社会实践队的青年学子们,怀揣着促进民族团结的赤诚之心,跨越四千公里山河,从黄海之滨来到塔里木河畔,在古丝绸之路重镇轮台县开展了为期十五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支由法学、社会工作、音乐学、美术学、心理学等不同专业的31名在校学生组成的实践队伍,依托“盈科向阳”儿童成长公益项目,以专业所长为笔,以真情实感为墨,在这片热土上书写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青春篇章,与轮台的孩子们共同浇灌出一朵绚丽的民族团结之花。
法治护航:铸牢共同体意识根基
队员们立足专业所长,将法律知识与民族团结理念相结合,深入乡村与社区,开设普法小课堂。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队员们以案释法,用生动的语言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守护各族孩子成长的“保护伞”。“法律就像石榴皮一样,保护着每一颗石榴籽的健康成长。”在轮台县阳霞镇库都克村的普法课堂上,法学专业学生刘起赫用这个生动的比喻,向孩子们解释法律保护的重要性,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理解了法律的意义。
孩子们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队员们创新普法形式,结合电影《第二十条》的讲解,通过情景剧表演、法律知识竞赛等方式,更是点燃了孩子们学习法律的兴趣,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当孩子们喊出“争做守法小公民” 的铿锵誓言时,法治信仰不仅在他们心中开始扎根,更成为了连接各民族心灵的纽带。让大家明白在法律的框架下,各民族同胞平等相待、携手共进,共同维护着社会的和谐稳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筑牢了法治根基。
孩子们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
心灵相拥:架起跨民族的连心桥
在播撒法治种子的同时,实践队尤为关注当地孩子的心灵成长,努力消除各民族之间的心理隔阂。具备心理学和社会工作专业背景的队员们,耐心倾听不同民族孩子的心声,温言开解他们的烦恼,对存在情绪困扰的孩子进行专业心理疏导。
队员们精心设计的“我是真的真的很不错”自我认知课程,帮助孩子们建立自信人格;通过“悄悄话记录卡”收集并解答孩子们的心理困惑;通过“点亮闪光星图”活动,提升孩子们的自我认知与自我价值感。在轮台县职业技术学校军事夏令营开展的“笑对挫折,挑战自我”抗逆力提升活动中,“优势星空图”“蒙眼贴五官”等互动游戏,让各族孩子在协作中增进了解、加深信任,心与心的距离不断拉近,搭建起了一座跨民族的连心桥。
心理辅导活动——闪亮的星星
心理辅导活动——悄悄话记录卡
队员们在轮台县职业技术学校军事夏令营开展活动
艺术交融:奏响民族团结乐章
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艺术是各民族的共同语言。来自音乐、美术专业的队员们充分发挥文艺特长,将艺术的种子深植于孩子们心田,让各民族文化在交融中绽放光彩。古筝文化讲解与《盛世国乐》演奏,让孩子们领略中华传统国乐的魅力;手势舞《勇气大爆发》《国家》,在律动中传递勇气与家国情怀;“巧手课堂”上,剪纸、折纸、黏土、手风琴制作、绘画等传统技艺,让孩子们在指尖跃动的喜悦中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音乐课上,《新娃哈哈》《小美满》《国家》的童声合唱,汇聚了不同民族孩子的声音,成为了最动听的民族团结乐章,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艺术的熏陶中不断升华。
孩子们展示手工作品
绘画作品——“中国梦”
轮台县团结广场,在“巴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体验展示——轮台县第五场专场活动”中,队员们奉献的民乐合奏《盛世国乐》,以其磅礴的气势和欢快的节奏,激发了现场观众共享太平盛世的幸福与自豪;女生小合唱《如愿》用最温柔而有力的方式,唱响了民族团结的主旋律,诠释了家国情怀的深刻内涵;队员们与轮台县文工团共唱的《大中国》,将全场氛围推向高潮,唱出了五十六个民族同根同源的深厚情谊。
民乐合奏《盛世国乐》
女生小合唱《如愿》
队员们与轮台县文工团共唱《大中国》
情谊深种:凝聚共同体磅礴力量
十五天的朝夕相处,队员们以无比的爱心、关心、用心和耐心,与各民族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从初识时的羞涩躲闪,到重逢时熟悉身影的雀跃相迎,再到能自然唤出彼此姓名,从语言不通到心灵相通,一个个感人瞬间汇聚成民族团结的暖流。
队员俯身与孩子交流
推普课堂上字句的耐心纠正,维语学习中的欢声笑语,课业辅导时的答疑解惑,都成为拉近彼此距离的桥梁。这份情谊在汇报演出中达到高潮。汇报演出中,孩子们自信地展示舞蹈、绘画作品、独唱《小美满》;队员们献上合唱《大中国》、民乐合奏《盛世国乐》;最后,全体队员与孩子们共同演绎手语合唱《国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的家国情怀在无声的手势与清澈的童声中交融升华。
舞蹈《新娃哈哈》
独唱《小美满》
队员们合唱《大中国》
民乐合奏《盛世国乐》
队员们与孩子们共同演绎手语合唱《国家》
山海携手:共育民族团结石榴红
塔里木河奔流不息,天山雪峰巍峨耸立。十五天的轮台实践虽然短暂,但民族团结的种子已经深深播撒在轮台大地,播撒在每个参与者的心中。正如队员王新宇在实践日志中所写:“我们来的时候,带着一颗播撒民族团结种子的初心;离开的时候,收获了满筐沉甸甸的真情。”当青春遇见民族团结,当知识遇见祖国需要,新时代大学生用实际行动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的行动;民族团结不是口号,而是心与心的交融。
石榴花开处,丝路青春行。这份在丝绸古道上用青春汗水浇灌的情谊,如同天山上不染尘埃的雪莲,纯洁而永恒,又如七月轮台炽烈绽放的石榴花,明艳如火,生生不息。它不只是一次相遇,更是一场扎根于心灵深处的约定——鲁东大学与轮台县的故事,在这一刻,正悄然翻开新的篇章。
未来的日子里,跨越四千公里的牵挂将化作更绵长的纽带。云端课堂的光束里,鲁东大学师生会牵起孩子们的手追溯黄河与塔里木河的文明脉络,在对话中触摸中华民族的精神根脉;鸿雁传书的墨香里,青年学子与维族孩子们将把成长的心事折进信封,让齐鲁大地的麦香与天山脚下的果香在字里行间交融;研学路上,山东半岛的咸涩海风将与塔克拉玛干的金沙细纹在孩子们清澈的眼眸里相遇,织就一幅跨越东西的壮美画卷。
那些被笔尖温度焐热的信纸、屏幕两端同时绽放的纯真笑脸、在铁轨与戈壁间延伸的研学足迹,就像阳光与雨露般滋养着那粒“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它终将在更多心灵的沃土中扎根,在一次次跨越山海的对话中抽枝,在无数个民族交融的瞬间绽放——开出比七月轮台的石榴花更绚烂的团结之花,结出比丝路古道上的瓜果更饱满的同心之果,让这份始于青春的情谊,在时光长河里永远鲜活。(文/孔雪 徐钰莹 王子一)
实践队与轮台县委统战部领导及主持人合影
队员们与部分孩子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