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了2025年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名单,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与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项目成功获批“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步长制药科技管理中心总经理、陕西国际商贸学院中药研究院院长刘峰教授荣获“全国老药工”称号。本项目的成功获批,是该校在国家级科教平台建设上的重大突破,是学校践行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落实陕西省中医药传统技艺保护的成果,也是践行“三结合五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打造“医药+”人才培养特色的成果;更是学校与步长制药持续推进产教融合,联合攻关助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成果。
以匠心守初心,以技艺惠民生
刘峰教授近三十年来,他始终扎根中药一线,以“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辨识万千药材、严控品质真伪,将“药香”浸润职业生涯;以“传一技惠一方”的担当,恪守“药者仁心”,守护患者健康,用“匠心”诠释新时代医药人的职业精神;更以“育人兴业”的胸怀,倾心带徒授艺、传授经验,项目实施必将会为学校、陕西省培养中药技术骨干,为提升区域药学服务能力、夯实中医药人才基础作出贡献。
“产学研用”强传承,“四维支撑”育匠心
在工作室人才培养工作中,始终以“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核心驱动力,全力构建中医药传承示范平台。通过整合步长制药的中药材种植基地、科研平台及中试车间等企业资源,重点围绕秦药种植、栽培、炮制加工等特色技术的传承创新,精心打造“教学-实训-生产”一体化实践基地,为中医药传承与人才培养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这正是“产学研用”强传承的生动体现。在此基础上,工作室着力构建以资源信息为根基、人才培养为核心、科研创新为动力、产业服务为导向“四维支撑”协同育人体系,以培育中医药匠心人才。以资源信息为根基,建设传统技艺数据库和数字资源库,为传承工作提供丰富的信息支撑;以人才培养为核心,搭建“老药工-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三级传承梯队,让中医药技艺得以代代相传;以科研创新为动力,推动传统中药炮制技艺的标准化与现代化研究,为传承注入创新活力;以产业服务为导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使传承成果能更好地服务于产业发展。同时,工作室在数字化课程建设、特色教材编撰、传统技艺产业化应用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不仅彰显了“产学研用”传承模式的成效和“四维支撑”育人体系的价值,更为中医药行业的守正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样板。
“校企联动”促转化,“全链融合”育人才
工作室以产教融合为突破口,创新构建“校企联动、产教一体”的协同育人体系,实现学校与步长制药在人力资源、高端仪器设备、科研管理体系等方面的深度共享。在科研攻关中,团队精准锚定企业需求,聚焦秦药种植、栽培、炮制加工等领域的“卡脖子”问题开展定向研究,成功打通“基础研究-中试放大-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转化路径。在项目实施中,创新采用“双导师制”(企业工程师+高校教师)与“老药工带徒制”相结合,择优选拔本科生全程参与项目实战,构建了“企业命题-师生解题-成果转化—市场验证”的产教融合闭环生态系统。这一机制不仅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生产技术指标,更使学生在真实的产业环境中锤炼出以创新思维解决复杂问题的核心能力,真正实现了“产学研用”的无缝对接以及“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的协同共进。
老药工技艺守正,活态传承赋新能
作为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设立的传承平台,全国老药工传承工作室致力于保护与传承老药工的特色技艺,探索中药传统技术传承与推广的有效路径,培养具有扎实操作能力的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老药工作为中医药“活态传承”的代表性群体,是传统技艺延续的重要力量。未来工作室将以构建“标准化传承体系”为核心,依托“师承教育+学术研讨+技能实训”三位一体培养模式,打造既懂理论又精技艺的中医药新生力量。同时,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搭建“老药工—高校—企业”三方协同创新平台,推动“学术研究—技术孵化—产业应用”全链条转化,实现技艺传承与产业升级的双向赋能。借助“双导师制”与“真题真做”项目制教学,引导学生在炮制工艺优化、质量标准提升等实际课题中锻炼实战能力,将工作室建设成为中医药活态传承的高水平人才培育示范性基地。
践行“三结合五赋能”,谱写中医药育人新篇章
工作室的成功获批,是学校响应国家中医药振兴战略、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重要里程碑。这不仅彰显学校在中医药人才培养领域的特色优势,更为区域中医药事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学校将持续践行“三结合五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进一步创新构建“理论+实践”“传承+创新”“校内+校外”的立体化育人体系,为国家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培育更多兼具传统底蕴与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助力中医药事业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
该校携手步长制药将以此为契机,以匠心坚守、广育德才兼备的中药传承贤才,在传承中药瑰宝的漫漫征途上,让传统中药智慧于新时代熠熠生辉,为人类健康福祉续写华章!(通讯员:钟亚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