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光荣传统 谱写时代华章——庆祝河南省总工会成立100周年郑州篇
河南工人日报
为企业服务 为职工撑腰 与时代同行
2025-09-02 10:35
关注

郑州市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八大古都之一。近代以来,京汉、陇海铁路开通,郑州成为全国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重镇。1923年2月爆发的二七工人运动(即京汉铁路工人运动)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工人运动,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中国工人运动的特点,是党领导工人阶级开展伟大斗争的实践典例。

1949年11月,郑州市首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会场大门。

1987 年 6 月 26 日,郑州市职工代表与市长民主对话会举行。

2001年9月28日,郑州市委在黄河饭店举行市委工会工作会议。

2011年3月15日,农民工也成了有组织的人。

2023年4月28日,“劳模号”“工匠号”地铁专列在郑州开通。

2023 年6 月 2 日,郑州市重点项目“六比一创”劳动竞赛。

2024 年4月12日,郑州市总工会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活动。

2024年4月24日,郑州市职工心理关爱大篷车进基层,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服务。

星火燎原,在党的领导下郑州工人运动风起云涌

郑州工人阶级的产生与早期工人运动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京汉、陇海铁路的修建及外国资本的入侵、民族工业的发展,郑州逐渐形成以铁路工人、纺织工人为主的产业工人阶级。1921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成立河南第一个工会组织——京汉铁路郑州工人俱乐部,高斌任总干事,会员达700余人,标志着郑州工人阶级从自发斗争转向有组织的革命运动。

1922~1923年,郑州成为全国工运中心之一。1923年2月1日,京汉铁路总工会成立大会在郑州普乐园(今二七纪念堂)召开,遭军阀吴佩孚武力镇压。2月4日,郑州工人率先拉响京汉铁路大罢工汽笛,全路3万工人响应,提出“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的口号。2月7日,罢工遭血腥镇压,林祥谦、施洋等烈士牺牲,史称“二七惨案”。

大革命时期的工会重建与斗争

1924年国共合作后,中共派遣张昆弟等人恢复京汉铁路总工会,并建立煤矿、纱厂等十余个工会。1925年“五卅运动”期间,郑州豫丰纱厂工人罢工声援,推动河南第二次工运高潮。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镇压工运。中共八七会议后,河南省委秘密筹备工会。1927年9月24日,郑州市总工会在普乐园举行成立大会,到会工人代表万余人,会后工人代表高举“劳工神圣”旗帜,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游行。

郑州市总工会正式成立

1948年10月郑州解放后,工人阶级成为城市重建主力,工会组织从革命斗争转向生产建设。11月2日,中共郑州市委选派干部成立郑州市职工总会筹备委员会,郑州的工人运动和工会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经过一年宣传发动,先后组织建立产业工会联合会、搬运业工会联合会和手工业、店员、文教工作者联合会筹备委员会和37个基层工会,发展工会会员12064人。1949年11月1日至5日,郑州市首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在郑州警备司令部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65人,列席代表77人。大会通过选举产生了郑州市总工会第一届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选举产生了常务委员会和主席、副主席,宣告郑州市总工会正式成立。

砥砺百年,在拼搏与奉献中郑州工人阶级铸就辉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1920年以后,李大钊、赵子健、李震瀛等一批共产党人先后来到郑州,举办工人夜校,传播马列主义,组织工人运动。建党初期至土地革命时期,在京汉铁路大罢工、豫丰纱厂工人分“花红”斗争、参加全国邮务工人收回邮权罢工和反对黄色工会等斗争中,郑州工会以坚定的革命意志、前仆后继的革命精神,赢得了广大工人群众和社会各界的信赖;抗日战争时期,郑州工会积极配合党领导的武装斗争,组织工人冲锋队、赤卫队、纠察队,开展节衣缩食捐款活动、抵制日货活动,支援抗日救国运动;解放战争时期,郑州工会组织工人群众开展反迫害、反内战、反独裁、反搬迁破坏斗争,以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斗争迎接郑州的解放,为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立下不朽功勋。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郑州工会在市委领导下,团结、动员和组织全市广大职工,充分发扬主人翁精神,奋发图强,艰苦创业,为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改变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创造了光辉的业绩。1953年,郑州迎来纺织工业等重点项目布局,郑州工会积极动员组织职工,从全国各地汇聚建设力量,推动国棉一厂至六厂等重点工程拔地而起,郑州成为全国重要纺织工业基地。此后,面对技术封锁与物资匮乏,郑州工人阶级在工会引领下,开展“比学赶超”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凭借顽强拼搏精神攻克重重难关。郑州制造的纺织机械、工程机械等产品畅销全国,“郑州纺织城”的美誉传遍四方,季冠清、苏广福、盛婉等先进模范人物如闪耀星辰,成为激励时代的精神旗帜。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郑州工人阶级积极投身国民经济调整、企业技术改造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践。郑州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积极履行各项职能,发展工人阶级的先进性,激发广大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进发展、构建和谐、维护稳定的大局中作出了应有贡献。郑州市群众技术协作委员会迅速恢复,群众技术协作活动广泛开展,市职工大学、市总工会干部学校、市劳模协会、市工会主席协会、市职工文体协会纷纷成立,《郑州工人报》《郑州工运》出版发行,加强了职工思想政治引领,推动了职工整体素质的稳步提升。1984年,郑州市总工会在全国总工会召开的武汉工作会议上介绍推广郑州市整组建家经验;1994年,市九届人大常委会颁布《郑州市实施<工会法>办法》,首开全国省会城市关于《工会法》实施办法地方立法之先河;2002年以来,市总工会把送温暖工作范围向城市困难群体、农民工延伸,措施向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拓展,内容集成信访接待、生活救助、法律援助、技能培训、职业介绍、创业援助一站式服务,开创了郑州工会帮扶品牌,荣获全国送温暖工程先进单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各级工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切实增强工会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和工会改革为动力,以重点实施的“五大行动”和突出办好的“十件实事”为载体,团结动员全市广大职工牢记嘱托挑大梁、奋楫争先走在前,工会各项工作呈现出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习近平总书记给郑州圆方集团全体职工回信,为圆方职工坚守岗位、主动请战,以实际行动为抗击疫情所作贡献点赞。劳模精神主题车站、主题公园建成,“劳模号”“工匠号”地铁专列开通,成为郑州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新阵地。郑州市总工会推动市人大常委会通过了“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设立“郑州工匠日”的决定,深化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举措。郑州市总工会牵头负责的工会零工客栈、二次医保补贴、免费健康体检、工会驿站、绿色出行等5项工作被列入郑州市重点民生实事,彰显了郑州工会融入中心、服务大局的新作为、新担当。

以史为鉴聚伟力,凝心聚力谱华章。在党的领导下,郑州工会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于革命烽火中淬炼,在建设浪潮里拼搏,在改革征程上奋进,勇立时代潮头,铸就不朽功勋,为郑州的繁荣发展书写了壮丽篇章,也必将续写更加辉煌的奋斗史诗。

(郑工宣)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