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文学与教育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创新推出“515”(即五大工程十五个一特色项目)学生养成工程,通过系统化、精准化的育人举措,构建分层递进的学生养成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精准施策,分层设计适配学生养成全周期
学院立足学生不同年级的成长需求,实施分阶段培养策略。大一聚焦适应与基础,通过入学教育、学业导师引导、社团实践活动帮助学生筑牢根基;大二侧重深化与拓展,以志愿服务、学科竞赛、科研实践提升综合能力;大三突出提升与定向,通过专业实习、职业测试精准规划发展方向;大四强化就业衔接,开展求职培训、心理辅导助力角色转变。分层递进的培养模式有效避免了“一刀切”,实现育人精准化。
多维发力,“515”模式搭建特色学生养成平台
学院以“五大工程十五个一特色项目”为核心载体,打造丰富多元的特色活动,推动学生在品德、学业、身心、实践、职业规划等维度全面提升。
“品德修养提升工程”,以“一周一善举”“一季一楷模”“一学期一实践”为抓手,组织学生开展关爱孤寡老人、校园义务劳动、沣西中小学延点班服务等志愿服务,每季度评选学生养成工程先进个人,寒暑假组织学生参与红色文化实践,厚植学生家国情怀与道德素养;学院80%以上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暑期文化实践覆盖率达100%。
“学业素养培育工程”通过“一月一本书”“一学期一竞赛”“一年一科研”活动,为学生推荐专业经典书籍,组织读书分享会,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大赛等赛事,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夯实专业基础、激发创新潜能;学生人均每年阅读专业书籍12本以上,师范类专业90%的学生获取教师资格证书,2024年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获奖率较上一年提升10%,大学英语四级通过率较上一年提高2.25%。
“身心素质强化工程”以“一日一锻炼”“一月一辅导”“一学期一艺赏”为依托,借助“步道乐跑”平台开展每日体育锻炼,每月组织心理健康辅导活动,依托艺术社团和公共艺术中心开展文艺演出等活动;“乐跑达人”活动参与率排名学校第一,学院荣获第六届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一等奖,心理健康科普知识竞赛二等奖,辅导员优秀心理案例二等奖,学生心理调适能力显著提升。
“实践能力拓展工程”通过“一学期一实习”“一年一调研”“一年一创业”,安排学生到文化机构、幼中小学等单位实习,结合专业开展社会调研,举办创新创业培训并鼓励学生参与相关大赛,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升综合技能;专业实习覆盖率100%,实习单位满意度较高,50余名新疆支教实习学生获评当地“优秀实习生”。
“职业规划领航工程”以“一人一规划”“一月一分享”“一季一模拟”为核心,入学初指导学生制定职业规划并每学年评估调整,邀请优秀校友、行业专家分享职业经验,组织模拟求职活动,为学生提供清晰职业发展路径;2025届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较2024届毕业生就业率提高1.5%。
保障有力,健全机制确保学生养成实效
为确保“五大工程”落地见效,学院构建相应的保障体系。组建由院长、党总支书记任组长,副院长任副组长,各专业教研室主任、学工办主任、辅导员为成员的学生养成工程领导小组,统筹规划、监管过程、对接资源;推进家校联动与校企合作,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表现,与教育单位和文化机构共建实践基地,邀请企业导师参与学业指导,形成育人合力;为学生建立《学生养成工程成长档案》,记录参与时长与成果,设立“学生养成工程先进个人”荣誉,优先推荐表现突出者参评各类奖项,并将参与情况纳入综合素质评价与就业推荐参考。
成效初显,学生养成效应持续提升
经过不懈努力,学院学生养成工程成效初显。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在品德、学业、身心、实践与职业能力等方面均有提升表现。同时,学院“五大工程十五个一特色项目”的学生养成工程模式成为学校育人工作典型案例,获校级认可;特色项目与四个本科专业课程深度融合,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专业建设质量与教学成效明显提升;依托专业实践与成果展示,学院在基础教育、文化行业认可度提升,新增10余家优质实习就业基地,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
据介绍,未来,该校文学与教育学院将继续优化项目内容、深化校企合作、强化成果转化、完善评价体系,持续打磨特色学生养成工程品牌,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教育与文化领域人才贡献力量。(通讯员:钟亚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