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脚下的驮运队:岗莎村牦牛背上的共同富裕之路
旅行摄影师次仁
作家、杂志编辑、独立摄影师,无人机飞手、vlog 视频创作者
2025-10-02 14:12
关注

站在冈仁波齐的雪线下,我遇见了一支正在转山路上行进的特殊队伍——上百头牦牛驮着行李,铃声悠扬,在海拔近五千米的山路上踏出沉稳的节奏。这是岗莎村的牦牛运输队,一条流动在神山脚下的生命线,更是一条通往共同富裕的希望之路。

"三十年前,我们的父辈牵着自家牦牛为朝圣者驮运物资,那时只是为了糊口。"在岗莎村村史馆,年轻的讲解员指着墙上的老照片告诉我。黑白照片里,几个牧民牵着零星几头牦牛,站在荒凉的山坡上,眼神里是对生活的茫然。

而今天,这支曾经分散的驮运队已发展成为拥有上千头牦牛、年创收数百万元的集体经济支柱。

岗莎村坐落在冈仁波齐神山脚下和玛旁雍措圣湖湖畔,这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本该让村民们早早富裕起来。但在过去,分散经营的模式让村民们守着金山过穷日子。直到村里成立了集体经济合作社,一切都开始改变。

"我们把各家各户的牦牛集中起来,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成立了专业的牦牛运输队”。现在,这支运输队已经成为转山路上不可或缺的存在,每年为来自世界各地的朝圣者提供驮运服务。

我跟随着运输队体验了一天的驮运工作。清晨五点,当第一缕阳光照在冈仁波齐的雪顶上,运输队已经开始忙碌。牧民们熟练地给牦牛装上特制的鞍具,分配物资。

"现在我们的牦牛都上了保险,配备了GPS定位。"运输队队长一边检查鞍具一边告诉我,"每头牦牛都有编号,实行轮班制,既保证工作效率,也让牦牛得到充分休息。"

在海拔5600米的卓玛拉山口,我见证了这支运输队的专业。尽管空气稀薄,寒风刺骨,但队员们依然有条不紊地帮助朝圣者卸下行李,还不时递上热水,提醒注意高原反应。

"我们不仅是运输队,还是救援队、导游队。"一位有着古铜色面庞的老队员笑着说,"去年我们救助了二十多个高原反应严重的游客。"

中午休息时,我和几位队员围坐在一起喝酥油茶。他们告诉我,加入合作社后,每户年收入增加了三到五万元。"最重要的是我们再也不用背井离乡去打工了。"一个年轻队员说,"守着家乡,守着神山,就能过上好日子。"

目前,岗莎村合作社已发展出7个集体经济体,依托冈仁波齐景区带动1300名农牧民就业,年创收达800万元。而牦牛运输队,正是这个庞大集体经济体的起点和缩影。

在村史馆的尽头,有一面特别的照片墙,记录着运输队发展的每个重要时刻:从最初零散的个体经营,到成立合作社;从简陋的装备,到现代化的管理;从单纯的运输服务,到多元化的旅游服务。每一张照片背后,都是一段奋斗的故事。

"我们的牦牛运输队,驮起的不仅是行李,更是整个村子的希望。"讲解员的话道出了真谛。

夕阳西下,我站在玛旁雍措湖畔,看着归来的运输队沿着湖岸缓缓行进。金色的阳光洒在牦牛背上,洒在队员们洋溢着幸福笑容的脸上,洒在这片他们世代守护的土地上。

这一刻我明白了,岗莎村的牦牛运输队,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经济意义。它是一座桥梁,连接着传统与现代;它是一种精神,诠释着团结与奋斗;它更是一个缩影,展示着中国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在神山圣湖的见证下,这支牦牛运输队将继续它的征程,驮着岗莎村人民的梦想,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稳步向前。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治愈系风景”征集活动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