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清华气候院”)和全球适应中心联合举办的“洲际韧性创新驱动力圆桌论坛暨‘气候+’沙龙第5讲”,围绕气候适应的重要性和全球进展,同来自政府机构、智库、NGO以及教育企业的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

肯尼亚内罗毕大学名誉校长、全球适应中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费尔科延(Patrick Verkooijen)教授和清华大学兴华卓越讲席教授、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陈德亮出席。
“面对日益加剧的气候危机,气候适应的重要性愈发凸显。然而,目前的全球气候适应进展难以抵御不断加剧的气候变化影响。”会上,清华气候院副院长张健表示,“希望本次沙龙能够通过促进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知识和经验共享,探索创新合作模式,为气候适应型社会的建设注入新动能。”
陈德亮从气候科学角度强调了气候变化挑战的严峻性,并指出应对气候变化需要聚焦五大关键挑战:提升预测能力、完善观测体系、识别并监测系统临界点、强化快速响应能力、探索创新路径。陈德亮指出,“全社会的系统转型是应对气候危机的必经之路。这项工作前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源和能力建设工作,但从长远来看,将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带来深远回报。”
帕特里克·费尔科延介绍了全球气候适应行动的进展和挑战,并高度赞扬中国在开展气候适应方面所做的工作。“中国是全球唯一一个已经出台详尽2035年气候适应战略的国家。”帕特里克·费尔科延表示,“清华大学作为在全球享有盛名的高校,汇聚了顶尖学者和突破性科研成果。我们希望同贵校携手,让中国的气候适应经验惠及以南方国家乃至全球社会。”

会上,其他嘉宾结合各自机构在开展气候适应工作方面的经验进行了交流。
据悉,作为全球领先的气候治理领域智库,清华气候院高度重视气候适应议题,长期将之作为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的重要领域。2024年,在清华气候院的邀请下,帕特里克·费尔科延教授做客“气候变化大讲堂”。随后,清华气候院同全球适应中心联合发起了“青年气候适应行动日”,旨在激励下一代气候领袖积极参与气候适应行动。2025年,由清华气候院担任秘书处的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将“气候x适应”作为其发起的“气候变化协同”系列行动的年度主题之一。
本次沙龙的成功举办同时标志着清华气候院同全球适应中心联合举办的“洲际韧性创新驱动力建设计划”正式启动。双方将依托清华大学的科研实力和全球适应中心的实践网络,该项目将开展一系列能力建设活动,助力我国气候适应型社会的建设,同时为全球气候适应型社会的构建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