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陆港大桥通车试运行
铁路建设报
《铁路建设报》国内统一刊号CN61-0020 ,1951年8月1日成立。秉承服务企业,服务员工,宣传品牌,引导舆论的办报原则,以内容为王,深度报道为主,凸显新闻特性,传播正能量。
2019-12-28 17:24
关注
12月28日,中铁一局四公司承建的国内首座格构式钢塔斜拉桥——宝鸡市陆港大桥通车试运行,这也是宝鸡市渭河上高度最高、宽度最宽、跨度最大的城市桥梁,大桥的落成,成为了宝鸡市东大门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陕西省副省长、宝鸡市委书记徐启方,市长惠进才等市委市政府领导检查大桥通车准备情况。中铁一局副总经理鲁和友等陪同。陆港大桥是今年以来继中铁一局承建的宝鸡市植物园渭河大桥、联盟渭河大桥通车后,由改局承建的宝鸡市渭河上第三座建成通车的桥梁。三座大桥因造型各异,风格独特,一经建成,便成为2019年宝鸡市渭河上的网红“打卡地”和新地标。
宝鸡市陆港大桥全长1272米,桥宽37米,双向六车道。主桥为双塔双索面钢结构斜拉桥,钢箱梁长412米,孔跨布置为(102+208+102)米,镂空型主塔,高度96.5米,引桥由12联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组成。
陆港大桥主塔横梁为全钢桁架式拱形结构,横梁长度29米,宽度7.2米,跨中高11.25米,端部高25.65米。采用原位拼装、TS全自动智能整体提升系统提升施工工艺,提升高度72米,重量350吨,此提升施工工艺应用于格构式钢塔斜拉桥塔顶拱形横梁的施工属国内首次。项目克服了横梁整体提升重量大、同步控制要求高、定位精调难度大、空中悬停时间长,施工组织和技术要求高等难题,安全高效的完成了横梁提升作业。
该工程没有施工经验可以借鉴,加之三跨既有路(特别是跨越连霍高速公路),一跨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使得施工安全风险高,技术难度大。大桥门式镂空型钢桁塔结构新颖,属于全国首例,得分层组拼、横梁提升;斜拉索结构布置看似是对称的,但受力不同,每根钢绞线张拉时均衡受力就很难控制。为提升主桥钢结构施工效率,强化过程管控,增强安全作业水平,技术人员通过运用BIM(建筑信息模型化)技术,建立主桥钢结构整体三维模型和施工场地布置三维模型,对钢梁钢塔施工过程进行分析、模拟、研判,确定作业方式、作业设备和作业部位,更精准的指导施工作业。通过BIM技术建模分析,在斜拉桥施工中应用塔梁同步施工工艺,为大桥的提前顺利合龙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保障。
在建设过程中,中铁一局四公司项目部始终坚持“安全第一、质量至上”的施工理念,通过推广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运用,科技创新手段建设精品工程。主桥钢塔钢梁焊接安装节段数量多、质量要求高,为切实提高钢结构焊接安装内在和外观质量,项目部QC小组围绕桥梁钢结构焊接外观表面质量、局部气孔焊渣、焊接应力变形、线形控制、焊接无损检测一次合格率等方面不断创新工艺工法,反复讨论探索钻研,历经数月最终攻克了桥梁焊接变形控制精度、施工线型控制、现场施工工序转换等难点,实现了钢结构质量与外观的双重控制目标,顺利完成了主桥钢结构施工。徐启方与鲁和友交流陆港大桥建设情况。
宝鸡市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节点城市,宝鸡市陆港新区是宝鸡市委、宝鸡市政府大力发展“三个经济”,加快“一带一路”上国际化城市建设,推动宝鸡在更广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扩大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宝鸡加快构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具有重要意义。28日上午11时许,徐启方一行走上陆港大桥,向参建者代表一一握手问好。
位于陆港新区的陆港大桥建成后,将宝鸡陆港新城、综合保税区、阳平铁路物流基地等紧密连接起来,对建设宝鸡港务区,加快“一带一路”国际化城市建设,加快构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国家生产服务型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具有积极的意义。 图为检查通车情况的宝鸡市委市政府领导在陆港大桥上欣然合影 。(作者:史飞龙 陈敬浩 王琦 吴万超 张航航 编辑:sfl)
特别声明:本文为人民日报新媒体平台“人民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人民日报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客户端发表评论